语文教育视域中地孝道传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育视域中地孝道传承

语文教育视域中的孝道传承-中学语文论文 语文教育视域中的孝道传承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李雪梅 【摘要】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意志起着深远的影响,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格、性情。文章以对李密《陈情表》的解读为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并以此来关照生活情感本源,真正做到懂孝,并行孝。 关键词 语文教育;《陈情表》;孝道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122-02 我国著名教育家杨贤江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句话恰与“念终始典于学”同符合契。古人十分重视教育,他们深知“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代君王建立邦国,君临百姓,以立教立学为第一要务。所以,不管是庠、序、校、太学、国子学,还是书院、书堂、私塾都是用来传承先贤文化和育人育德的地方。而教者,就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就是养子使作善也。这反映出古人的教育内容是偏于伦理道德的,使民向善。而“百善孝为先”,孔子教导学生做人的第一要素就是孝悌:“弟子出则孝,入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以孝道的传承就显得极为重要。 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将语文课程与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这对学生的情感、意志等起着深远的影响。语文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解读,移人性情,提升学生人格。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几篇课文涉及孝道的传承:《陈情表》写先尽孝,后尽忠的艰难扶择;《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亲情最终战胜权力争斗,母子在黄泉下相见;《促织》中成名之子魂魄化作蟋蟀,救了成名性命。教师可通过对作品中孝道的解读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伦理。教材中只有寥寥几篇文章涉及孝道,显然,作为儒家道德信条的“百善孝为先”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并未很好地继承。流传下来的孝道故事多半是以戕害自身或牺牲骨肉来行孝的孝道逐渐被凝固化、成为一种僵化的道德信条,制造顺民的工具,造成了很多“礼教杀人”的悲剧。 自近代以来,广大知识分子目睹西方文明在蒸汽和机械中勃然而兴,中华帝国却是鸡鸣风雨,东海扬尘,他们悲歌痛哭,纷纷将目光投向西方,寻求疗世救国的良方。“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更是以王安石“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全盘反传统:“祖宗不足法。”将传统文化消灭殆尽。连最基本的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亲亲之情也丢弃不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知反哺,更何况是人? 要重拾“孝统”必须从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做起,古典诗文就是孝文化的载体。 2014年9月,媒体披露上海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删除全部8篇古诗,引发公众的不满和反对。一场关于“删除古诗是减负还是删减传统文化”的大讨论随即展开。古典诗词是古人言志抒情的语言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贯穿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轴心和理论基石的儒家文化,其以“仁”为思想核心,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认为“孝”和“悌”是“仁”的根本。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编入了西晋人李密的《陈情表》。这是一篇李密向晋武帝陈述真情,说明不能赴任缘由的表文。虽为表文,但却是至情至性,委婉动人。以至于武帝览毕,慨然叹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语文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对其性情的培养。由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并以此来关照生活情感本源,真正做到懂孝,并行孝。 《陈情表》全文470余字,字字如金,且字字泣血蘸情。纵观全文,作者紧扣一个“情”字逐层宕开笔墨。 第一部分先言祖孙情深。自小失怙,幼年时母亲何氏改醮,且少多疾病,伶仃孤苦。唯一的亲人就是躬亲抚己成人的祖母刘氏,但刘氏亦是多病之躯,李密于祖母病榻之前侍奉,“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李密以孝名闻于乡里。这种孝情是渊源于本真的生活情感的,纯粹出乎天性,而非道德律令的要求。“善事父母者为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中表现的这种朴素、自然的父(母)子(女)之情是出自本源的爱亲情感。人人都有这种情感。 王阳明《传习录》中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自然知孝”表明“孝”这种情感是自然的、纯乎天成的,哪怕是像舜这样的圣人也未能免俗。 相传舜的父亲瞽瞍伙同后母及异母弟象百般刁难和陷害舜,而舜乃至孝,在这样一种关系中,瞽瞍杀了人该怎么办呢?孟子认为舜会像扔掉破草鞋一样放弃天下,偷偷背着父亲逃跑,沿海滨而住,终身高高兴兴地享受天伦之乐而忘记执掌天下的权力。在孟子看来,人首先是情感的存在者,情感、尤其是父子之爱应该是先于一切的存在物的。要想让学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