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0608》-精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纲 老子其人 老子其事 老子其书 老子其文(节选) 为什么开课? 开光的故事(视频) 凡译圣贤经典,皆载千秋功罪,吾深知其中因果,自然不敢造次。世人未必皆能解老,但必期一睹圣境,以汲取精华,吸收灵气,饮慧开智,明识真谛。愿借圣人之圆满智慧,通天玄机,以此元真济世,福润苍生。 ——赵云鹏《为老子正名》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像 思想主张 清净无为。 老子认为柔弱就能谦下不争,愚鲁就能弃华取实,一切依循自然。 老子的思想恢弘有容,可大可久。能处顺境,也能处逆境。虽遇挫折打击,也能承受。还能迂曲转进。 老子反对物欲,讲求精神生活。反对人为,讲求效法自然。重视精神生活,以精神来役使物质。 历史背景 希腊 大哲学家 泰勒斯和赫拉克里特斯 老子其人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老子其事 孔子问礼 孔子问礼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出关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其书 学者论争——老子的时代问题 一派以胡适、唐兰为代表的“早出论”,认为《老子》在春秋末年或战国早期就已形成,《老子》成书于孔子之前,是老聃的著作。 一派以梁启超、钱穆、冯友兰为代表的“晚出论”,这一派的观点是向传统说法的一种挑战,但他们的意见也不尽统一。有人认为《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期;有人认为其成书当在战国后期;极端的意见则认为其成书更晚,大约要在西汉初期的文景之世。但是,其一致处在于都认为《老子》成书远在孔子之后。 郭店出土的楚简《老子》,考古学家推断它写定的时间为战国中期,至迟不晚于公元前300年。由此可以断定,《老子》成书于春秋晚期、战国前期这一段时间是无可怀疑的。 老子与道家 老子解读 天道与道 反与弱 无为与自然 儒家价值的批评 …… 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中心观念 在老子的道德经上,它有几种意义: (一)构成世界的本体。 (二)创造宇宙的源动力。 (三)促使万物运动(运行)的规律。 (四)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旁白 老子在出关之前,曾担任过周代的藏书室史官一职。这正影响了他的学说产生。因为作为守藏室史官,不但有机会阅读大量官府藏书典籍,从中吸取丰富知识。 此外,老子身为周室史官,除了掌管书籍收藏及纪录历史外,也须兼理天文、地理、占卦、卜筮之事,故此史官都熟知占卜与阴阳学说,因而能够启发到史官,从天道(天命)去看世道和人道。因而成就了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 老子其文 老子其文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 历史上为《老子》作注者甚多。最早《韩非子· 解老》,晋王弼的《老子注》和假托西汉河上公的《老子章句》,清魏源《老子本义》,今人高亨《老子注译》、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老子五千言,篇幅不长,论述精辟,意义丰富,思想深邃。内容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包括贬时、议兵)和修身(包括养生),直面现实社会,涉及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 尽管《老子》行文隐讳曲折,正言若反,扑朔迷离,飘忽不定,但是其思想学说始终如一,贯彻到底,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 论道 论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 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