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企业标准 由药品生产企业自己制订的药品质量标准,属于非法定标准,它仅在本厂或本系统的管理上有约束力 企业标准各指标不得低于(大都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主要是增加了检验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企业标准,在企业创优、企业竞争、保护优质产品、以及严防假冒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外较大的企业均有企业标准,且技术保密 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 地方药品检验所 国家药典 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 分别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起草与复核、审定、发布 药品标准首先由研制/生产单位研究起草,报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修订/制订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机构和有关部门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药品研究 生产单位 药品检验所 使用单位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或修订的有关部门: a.药品生产的工艺路线,使用的原辅料,操作条件,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杂质; b.储存中降解产物以及药品稳定性情况; c. 产品大量的测试考察数据:质量、安全性、有效性 药品质量检验的法定专业机构。要深入研究生产单位了解生产工艺、操作管理、产品质量动态,以及生成记录、检验数据和留样观察材料等;还要了解药品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医院和其他医疗单位。药物安全、有效性再评价、不良反应监测 1) 安全有效性 安全:毒副反应小 药物的毒副反应:既可能是由药物本身造成, 也可能是由引入的杂质所造成。 对有毒杂质均应严格控制他们含量限度。 药物本身有毒性时,应制订严格的临床使用方案、监测方法、明确应急措施。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2) 技术先进性 质量标准中采用的方法与技术,根据项目需要,应尽可能采用较先进的方法与技术。 例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 二部)已采用的仪器分析法有:UV、IR、GC、HPLC、HPCE、LC-MS、NMR、TLC、AA及Flu法,被采用的次数远比以前几版药典要高得多。 已有国外标准的药物,制订的标准应达到或超过国外标准的水平。 3) 规范合理性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与统一格式进行。 综上所述,对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或修订,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使标准能起到保证药品质量和促进对外贸易的作用。 2.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1)名称 药品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和英文名三种。原则上按WHO编订的《国际非专有药名》(INN)命名的原则确定英文名和拉丁名,再译成中文正式品名。中文药品名称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药典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 药品名称 应科学、明确、简短(一般以2~4个字为宜);不用代号、政治性名词、容易混同或夸大疗效的名称。 药品名称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即为法定药品名称(通用名称)。 避免名称 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治疗学或病理学的药品名称 。如:风湿灵、抗癌灵。 化学名称 应根据IUPAC有机化学命名原则,有机药物化学名称应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 天然药物提取物 其外文名根据其植物来源命名者,中文名可结合其植物属种名命名,如:罂粟中提取的罂粟碱。 制剂名称的命名应与原料药名称一致。 如: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片→阿司匹林片 对沿用已久的药名,一般不轻易变动,如必须变动,应将原有名作为副名过渡,以免造成混乱。 2)性状 性状是对药品的外观、臭、味、溶解度及物理常数的规定。物理常数是药物的物质常数,包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皂化值和酸值等。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的意义,也反映药品的纯杂程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溶解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的纯度。药典凡例中对药物的溶解性用术语来表示,有“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等,中国药典凡例对以上术语有明确的规定。 极易溶解: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 易溶: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10ml中溶解。 溶解: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30ml中溶解。 略溶: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30~100ml中溶解。 微溶: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1000ml中溶解。 极微溶解: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10000ml中溶解。 几乎不溶或不溶:指溶质1g(ml)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3)鉴别 根据药物的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所进行的实验,用以判定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