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清末民初新景观》-精选·课件.ppt

《12清末民初新景观》-精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练兵营 1.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 )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2.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 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废除科举制度 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3.下列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40年代以后照相技术传入我国 B.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C.革除了官场中的“大人”“老爷”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君” D.穿西装的人遍及城乡各地 4.下列行为违反了民国规定的是( ) A.缠足 B.两人见面握手问好 C.两人见面相互称“君” D.男子剪掉长发辫 5.下列关于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上海商人的活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翻阅《申报》 B.与商务印书馆签合同 C.去照相馆拍照留念 D.去裁缝店,订做一套中山装 再见! 左1为清末民初旗装。左2为穿牙型花边长袖旗袍的妇女。左3为穿花缎中袖旗袍的妇女。右图为穿方格纹中袖旗袍的妇女。 三、活动的影像 照相: 电影: 发明于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后传入中国。我国第一家营业性质的照相馆出现在上海。 诞生于1895年的巴黎,1896年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无声电影发展成为有声电影,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慈禧太后照片 慈禧太后照片 茶园也是中国最早的电影院 1905年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定军山》摄制完成,这是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图为该剧剧照。 这是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剧照,当时这部影片在上海连映84天,创造了当时影片放映的最高纪录。同时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早期中国电影 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中国。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 照相技术何时传入中国 银版照相之术自从1837年在法国问世之后,没过几年就从西洋传入中国。 最早的照相机是由供职于中国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蒂耶(Jules Itier,1843-1846在职)1846年带进中国的。清人周寿昌的《思益堂日札》记载:道光丙午年,他旅居广州,见到取影器的记述。因此有人推断:道光丙午年是公元1846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第四年。那时候,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的人日渐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