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慢性炎症X线MRI影像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乳腺慢性炎症X线MRI影像剖析

乳腺慢性炎症X线MRI影像剖析    (1.杨浦中心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90;2.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上海200335)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慢性炎症的X线、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病理或临床证实为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乳腺X线和MR资料。结果:慢性乳腺炎主要发生在乳晕后方及周围,X线表现可分为致密型、结节型、肿块型及混合型四型。MRI病灶于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全部明确显示,其中区域样强化42.3%(l1/26),局灶性强化11.5%(3/26),肿块样强化7.7%(2/26),弥漫性强化7.7%(2/26),集簇环状强化30.8%(8/26);26例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I型、Ⅱ型和Ⅲ型的百分比依次为73.1%、19.2%和7.7%;MRI诊断乳腺炎的误诊率为7.7% (2/26)。结论:区域样分布的病变呈多发簇环状强化和增强后动态曲线呈I型或II型是乳腺慢性炎症较常见的MRI表现,对乳腺炎的检出和定位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   [关键词]乳腺;慢性炎症;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655.8 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200(2014)04-032-03   DOI:10.11876/mimt201404010   The analyze value of mammography and MRI in diagnosis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mammary glandXU Jin-ming1,LI Jing1,ZHA Qi2.(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Yangpu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200090, China;2.Shanghai International Travel Healthcare Center, Shanghai 200335, China乳腺炎是乳腺常见疾病之一,尤其是在年轻妇女中发病率较高,但乳腺慢性炎症常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较难与乳腺癌鉴别,临床误诊率较高[1]。本文回顾26例乳腺慢性炎症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56岁,平均35.5岁,均为非哺乳期及非妊娠期患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一,病程短者二周,长者超过1年。其中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抗炎治疗后肿块消失,追踪复查病情稳定。24例为单侧乳腺发病,2例为双侧乳腺发病。病变部位多数位于乳晕下区或乳晕周围,触诊有结节或肿块的16例,14例患者出现炎症表现,其中皮肤红肿6例,皮温升高2例,乳房疼痛9例。乳头溢液3例,乳头凹陷4例,伴有体表窦道者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增多或增大的15例。   1.2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摄双侧乳腺内外斜位(MLO)及头尾位(CC)片,使用GE Alpha RT乳腺X线摄片机和GE Senographe DS数字乳腺X线摄片机,并对可疑肿瘤病例加拍局部加压放大片。   乳腺MRI检查使用Siemens Harmony 1.0T MRI机,采用乳腺专用表面线圈。受检者俯卧检查床上,使双乳自然悬垂于线圈的两个凹槽内。扫描序列及顺序如下:(1)横轴面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T2WI(FS-TSE):TR9640ms,TE79ms,层厚4mm;(2)横轴面自旋回波T1WI:TR450ms,TE14ms,层厚4mm;(3)横轴面动态增强扫描序列:使用脂肪抑制T1WI的3D-FLASH序列,TR5.13ms,TE1.92ms,反转角12。,层厚1.30mm。先平扫,用磁共振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团注造影剂,对比剂选用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为0.1mmol/kg,速率2.5mL/s,继而用20mL生理盐水维持(速率2mL/s)。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立即连续5-7次重复扫描,FOV为320-340 mm,部分患者进行矢状面T1WI增强扫描。   所有病例的乳腺X线和MRI图像均由两位从事乳腺影像诊断五年以上的诊断医师共同讨论阅片。参照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2]对病灶的形态、边缘、边界等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MRI图像后处理,取病变最高强化区为ROI进行分析,利用相关功能软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ime曲线),参考Kuhl分型方法[3]:曲线类型分为三型,持续型(I型)和平台型(Ⅱ型)和廓清型(Ⅲ型)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