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第五章(2)-意境》-精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文学形象 第三节 意 境 一、意境概念辨析 境——竟,一般指疆域边界或乐曲的一段,虚化用于精神领域始见于《庄子》,《庄子》:“荣辱之境”(《逍遥游》)、“是非之境”(《秋水》)、“振于无境故寓诸无境”(《齐物论》)等。 参考文本: 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王昌龄《诗格》、皎然《诗式》、刘禹锡《董氏五陵集记》、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严羽《沧浪诗话》、王夫之《姜斋诗话》、王国维《人间词话》、宗白华《艺术意境之诞生》等等 意境有两大因素,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一个空间,即审美想象空间。 二、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 (一) 情景交融 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清王国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文学小言》)“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宋元戏曲考》) 关于情景交融,王夫之论述极多,也很精妙: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姜斋诗话》卷上)“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姜斋诗话》卷下)“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唐诗评选》卷四) (参见《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北大出版社) 情境交融的三种类型: 樊志厚《人间词乙稿序》提出:“以境胜”、“以意胜”、“意与境浑 ” ①? “以境胜” ?(景中藏情)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 十); 如杜牧《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② “以意胜” (情中见景) 往往直抒胸臆;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陆游《示儿》、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等 ③ “意与境浑” (情景并茂) 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其一) : 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宗白华:“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哀感,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忻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 (二).虚实相生 -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皎然《诗式》:“境象非一,虚实难明”,“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 梅尧巨:“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欧阳修《六一诗话》) 王夫之:“有形发未形,无形君有形”。 有形:物象(景,形象),偏实;未形:意象,主体审美体验中的“心中之象”, 偏虚,无形:道, 偏虚。 虚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和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所谓“不尽之意”,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 例:《诗人玉屑》(魏庆之) “微之有行宫绝句,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中国艺术中虚实的辨证关系: 宗白华先生认为,虚和实的问题,这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  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 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 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摹仿,谓之神。 所以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易·系辞传》:“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累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世界是变的,而变的世界对我们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有生有灭,有虚有实,万物在虚空中流动、运化,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处明实处无不明矣 清初画家笪重光《画筌》: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zhuiyou)。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邹一桂《小山画谱》说: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