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月令生态观剖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两汉月令生态观剖析

先秦两汉月令生态观剖析   内容摘要:我国古代的月令观萌芽发展于先秦,成熟于两汉。渗透在其中的尊重自然、保护物种的思想是我国古代生态观的主要内涵。后世封建王朝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吸取其合理之处,并将这种月令观和生态观法治化,从而使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进而铸就了封建时代高度的农业文明。本文拟以领悟我国古代月令生态观的真谛为旨归,进而为新世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史鉴。   关键词:中国古代;生态观;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B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2-0086-04      悬泉置乃汉代设于敦煌郡(新莽时改称敦德)效谷县,承担中原王朝同西域交通的重要邮驿及后勤中转保障基层单位。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今敦煌市以东62km戈壁腹地组织对该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学术价值的出土资料,其中第26号房址内发现墨书墙壁题记《使者和仲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俗称悬泉壁书,又简称为《元始月令》。   这份原始而宝贵的出土文献为学界今天解读我国古代自《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以来一脉相承且不断丰富发展的月令观,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拙文拟以此为切入点立论,结合传世典籍,进而全面探究和深刻领悟秦汉的自然生态观。   撇开该壁书太皇太后诏书、王莽章奏、行文程式三部分,就与本文有关的四时月令,按何双全先生所考,具体释文引述如下:   ?禁止伐木   ?谓大小之木皆不能伐也,尽八月草木令落乃得伐其当伐者 (7)   ?毋趟巢   ?谓巢空实皆不得?`也,空巢尽夏实者四时常禁 (8)   ?毋杀幼虫   ?谓幼小之虫不为人害者也尽九月 (9)   ?毋杀胎   ?谓禽兽六畜怀任有殆者也尽十二月常禁 (10)   ?毋夭蜚鸟   ?谓夭蜚鸟不得使长大也尽十二月常禁 (11)   ?毋糜   ?谓四足之及畜幼少未安者也尽九月 (12)   ?毋卵   ?谓蜚鸟及鸡□卵之属也尽九月…… (13)   ?毋侵水泽□陂(阝也)□□   ?四寸乃得以取鱼尽十一月常禁 (21)   ?毋焚山林   ?谓烧山林田猫伤害禽兽也虫草木   □□四月尽□ (22)   ?毋弹射蜚鸟及张罗为它巧以捕逐之   ?谓逐鸟也□ (23)   ?右季春月令四条   ?义和臣秀义中臣充等对日尽力奉行 (24)   何谓月令?孔颖达《礼记正义》注疏最为赅详,“名曰《月令》者,以其记十二月政之所行也。”“《月令》者,包天地阴阳之事,然天地有上下之形,阴阳有生成之理,日月有运行之度,星辰有次舍之常。”“明圣人奉天时,及万物节候也。故蔡邕云‘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故先建春以奉天,奉天然后立帝,立帝然后言佐,言佐然后列昆虫之列,物有形可见,然后音声可闻,故陈音。有音,然后清浊可听,故言锺律。音声可以彰,故陈酸膻之属也。群品以著五行,为用于人,然后宗而祀之,故陈五祀。此以上者,圣人记事之次也。”“人君承天时行庶政,故言帝者居处之宜,衣服之制,布政之节,所明钦若昊天,然后奉天时也。”而孔颖达引郑玄注则为:“月令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   为自身的生存繁衍发展计,出于对自然的崇拜敬仰、对生命的珍爱关怀,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就开始不断探索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炎黄先民当是这一历程的先知先觉者。作为华夏文明的一幅独特的文化景观,我们的先祖从天道――对自然规律认知的视角探索总拮而成的月令观,对后世统治者治国理政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溯其源流,也可谓历史悠久。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以轩辕为首领的氏族把熊视为图腾,因此又号有熊氏,而《左传》则记载少昊氏以玄鸟,凤鸟为图腾,这是我们祖先自发保护生态物种的开始,也是远古环保意识的最初萌芽。这种带有图腾崇拜和浓厚宗教色彩的意识和思想被后来进一步继承和深化。   到战国末,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随着生产经验的逐步积累、文明的不断积淀,我国古代的月令观初步形成。“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火聚》所载就是我国古代月令观形成的具体体现。而诸子百家中的一些学派对自然生态也格外关注,杂学之属《吕氏春秋?孟春》就云:“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麋无卵。”同书《仲春》:“是月也,安萌芽,阳动少,存诸孤。”“是日也,无竭川泽,无漉陂池,无焚山林。”《季春》则规定:“田猎(捕)?X覃戈,?D罘罗网,喂兽之药,无出九门。”荀子则综合前人思想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理论阐述:“圣王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