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及管理体制亟待完美.doc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及管理体制亟待完美.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及管理体制亟待完美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及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一、改革试点以来辖内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与组织形式改革进展情况      湖南省是全国第二批农村信用社试点地区,自2004年11月开始,湘西州全面启动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采取统一法人的改革模式,选择专项央行票据的改革资金扶持方式,在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化解历史包袱、增强“三农”服务意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07年末,全州共有6家县级联社兑付成功,兑付金额12618万元,分别占总数和总金额的75%和77.52%,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湘西州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法人治理结构更趋合理。2003年,全州农信社共有法人机构2093个,到2007年底,全州七县一市农村信用社均组建了统一法人社,基本完成了全州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工作和任务。   2.内控制度更趋完善。内控制度由过去的分散、孤立、片面,变为现在的较为系统、全面、完整。   3.经营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经营规模迅速壮大。其二,信贷资产质量逐年好转。其三,盈利能力逐年增强。改革以来,农信社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狠抓增收节支,开源节流,2005~2007年三年累计实现利润1.1亿元。   4.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12月末,全州农信社呆帐准备金占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比例为4.51%,应付利息占定期储蓄存款比例为3.04%,分别较央行票据兑付标准高出3.51个百分点和0.7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迅速提高。2007年12月末,资本充足率为15.91%,比2002年末提高了281.62个百分点,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5.政社关系和谐双赢。截止2007年末,全州农信社除获得央行票据资金及利息1.1628亿元外,还获得政府保值贴补息到位177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两税”合计5898万元。全州农信社的支农工作也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连年被当地政府评为“支农工作先进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先进单位”。      二、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湘西州农村信用社改革3年来,尽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和农村信用社长期积淀的历史包袱,使得改革成果明显低于预期目标。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点:   ――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认识存在的偏差。在一些地方,参与改革各方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有的甚至错误的认为,改革就是获得央行的资金支持,许多工作围绕票据兑付而开展,只要票据实现兑付,改革就大功告成。须知,央行资金支持的精髓在于正向激励,是对农村信用社的外部扶持政策,是促使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参与改革各方尽职的约束条件,并最终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的改革目标。客观上讲,农村信用社获得央行票据发行与兑付的过程,也是其化解历史包袱、完善治理结构,并最终实现改革目标的过程。但这种正向激励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资金支持的正向激励存在明显的消耗。相当部分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为了达到央行票据发行和兑付的硬性指标,在通过正常手段难以取得实效的情况下,往往被迫采取降低或异化执行质量的方式,致使相关指标水分增加,如增资扩股、不良贷款的真实性等,而对由此可能带来的新一轮的风险积累却很少关心。   ――法人治理结构有“形”无“神”。2004年全州农村信用社改革步入实质性阶段。“花钱买机制”使信用社、地方政府获得了很大的利益。但是,部分农村信用社领导层也据此增添了安逸思想,工作缺乏远期目标,旧体制遗留的工作作风有抬头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民主管理难到位。“三会”管理不同程度流于形式,社员代表大会尚未发挥有效作用,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本应由社员代表大会决策,却由联社理事会越疱代厨,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难以落实。二是信息披露难坚持。部分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或是披露不规范,对所有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主要为债权人)缺乏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三是权利制衡难奏效。社员代表大会的权利没有落到实处,监事会的职责作用发挥不够,监事会的工作大多由本联社稽核部门担任。“三权”混淆,造成权利制衡缺位。四是收入分配、费用开支缺乏有效监督,短期行为严重。长此以往,多年来的改革成果会付诸东流。   ――股权高度分散虚无,所有者主体缺位。农村信用社改革初期大力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金仍未解决所有者主体缺位的根本性问题。一是法人股占比较小,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东多为社内职工和自然人,股本金的投资主体单一,股权小而分散。二是社员入股以获利和贷款方便为目的。入股人关心的是股金能否分红保息,按多高比例分红或有多高利率,或以社员身份能从信用社获得贷款便利,很少有入股人关心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和作为股东的参与决策的权利。从而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