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唐时期宾贡诗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唐时期宾贡诗赏析

罗唐时期的宾贡诗赏析-汉语言文学 罗唐时期的宾贡诗赏析 傅 雯 摘 要:新罗是与唐代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海东邻邦,也是当时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中向大唐输送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这些新罗留学生由于久居中华而饱受中国文化的丰厚滋养与熏陶,留唐期间在与唐代诗人密切交往中创作出了不少汉诗作品,成为中韩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遗产。 关键词 :新罗 留学生 汉诗 交流 新罗时代,为唐古诗传来之滥觞也。 今《全唐诗》包括《全唐诗逸》所载新罗诗人诗歌有:王巨仁《愤怒诗》、金真德《太平诗》、薛瑶《返俗谣》、崔致远《兖州留献李员外》(《全唐诗逸》卷中)、崔致远《登慈秋山》一联、崔致远《送舍第严府》一联、崔致远《春日》一联等[1]。 除《全唐诗》外新罗人交流诗:崔致远《陈情上太尉诗》《归燕吟献太尉》《酬杨赡秀才送别》《酬进士杨赡送别》《酬吴峦秀才惜别二绝句》《暮春即事和顾云友使》,朴仁范《江行呈张峻秀才》《寄香岩山睿上人》《上殷员外》[2]。 由此可见大唐、新罗两国文化之交流已经较前朝为盛。而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本身就是出于学习目的来到唐朝,深入学习唐文化后自然会比僧侣和旅唐商人等占有更大的语言优势,那么罗唐文人之间的以诗会友多以留学生,尤其是以宾贡生为代表,便不足为奇了。因此,笔者主要对新罗宾贡生所写的汉文诗进行重点赏析。 一、赠友送别诗 崔致远与吴峦: 酬吴峦秀才惜别二绝句 荣禄危时未及亲,莫嗟歧路暂劳身。 今朝远别无他语,一片心须不愧人。 残日塞鸿高的的,暮烟汀树远依依。 此时回首情何限,天际孤帆空浪飞。 这首崔致远赠予吴峦的诗与《酬杨瞻秀才送别》有异曲同工之妙。《桂苑笔耕集校注》七五四按:“此诗作于中和四年离唐之际。”[3]吴峦,字宝川,唐末曾应明经试落第,而诗中称其为“秀才”,可见他也应该是唐末中和元年左右及第的进士。《辛丑年书事寄进士吴瞻》中的“吴瞻”其实就是吴峦本人,既然他多次以主人公形式出现在作者的汉诗中,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吴峦是崔致远留学唐朝期间交往较为密切的友人。由诗名便可知诗人对对方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诗人以“歧路”虽辛苦,务请多保重为叮嘱,流露出浓厚的不舍之意。“歧路”二字经常出现在崔致远的汉诗中,如《登润州慈和寺上房》的首句“登临暂隔路歧尘”;再如《途中作》中的“东飘西移路歧尘”,它们所表达的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长途跋涉之意。结合诗人写下这几首汉诗的时间和社会背景便可知,“歧路”更是透露出了诗人在唐朝这些年求官之路的艰辛和对时光易逝的扼腕叹息。第二句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好友即将远去,别无他言,唯在内心默默地祝福。第三句的“残日”“塞鸿”“暮烟”“汀树”四个意象都有萧条落寞之意。夕阳西下,塞外的鸿雁振翅北去。远远望去,傍晚的炊烟与水边平地上的树木相依,该是与友人说再见的时候了,但“我”的思念将与你同在。接着最后一句由景及情,“孤帆”意象最出名的便是来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时,它也多次出现在诗人的其他作品中,如《秋日再经盱眙县寄李长官》中的“孤蓬在此接恩辉,吟对秋风恨有违”和《黄山江临镜台》中的“何处孤帆饱风驱,瞥然飞鸟杳无踪”。难舍难分的情绪再浓郁,也终须一别,就让天际的空浪承载着无限思念陪伴友人远行。 崔致远与吴瞻(峦): 辛丑年书事寄进士吴瞻 危时端坐恨非夫,争奈生逢恶世途。 尽爱春莺言语巧,却嫌秋隼性灵粗。 迷津懒问从他笑,直道能行要自愚。 壮志起来何处说,俗人相对不如无。 这也是一首七律诗,前文已经提到它也是崔致远写给益友吴峦的。在首句,诗人就以“生逢恶世途”点出了自己所处社会环境的艰辛和仕途的险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唐广明元年(880)诗人在受到淮南节度使高骈的赏识后转而投靠高骈幕府成为其幕僚。当时正值唐末面临内忧外患、分崩离析之际,又逢十年的黄巢之乱,这都沉重打击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此后他与高骈深厚融洽的宾主情谊也随着淮南政局的恶化而发生了变化。“高骈自中和末年失势后,心灰意冷,无心理政,开始虔奉道教,笃信神仙,重用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等江湖术士,任其淫刑滥赏,专行威福,使得淮南幕府日趋混乱。”[4]身处如此动荡不堪的局势之中,崔致远不免对此产生无限喟叹。第二句的“春莺”与“秋隼”形成明显对比,春日的黄鹂啼声脆亮悦耳、婉转动听,惹人怜爱;相较之下生性粗犷的老鹰便无法招来那般喜爱,反让人有嫌意。这里实则是崔致远暗喻高骈不听取逆耳的忠言,嫌弃正直之作风,轻易受到居心叵测之人的蒙蔽,沉迷于神仙之术,进而听信谗言,不分忠奸,亲佞远贤。第三句诗人表明了自己的处世之道,既然无法改变现实,便宁可放弃现有之位,也不与其同流合污,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无奈之情。 朴仁范与俨上人

文档评论(0)

rin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