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PAGE 1
武平县象洞乡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武 平 县 财 政 局
二0一一年十一月
武平县象洞乡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武平县象洞乡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项目地点:武平县象洞乡新岗村、富岭村、沾阳村、官坑村、联坊村、东寨村、洋贝村、光彩村、太山、中段、芹礤
主办单位:武平县象洞乡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王德贵(象洞乡人民政府乡长)
建设内容:生猪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洁、饮用水源保护、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
建设期限:两年(2012-2013年)
投资规模:3100万元
二、项目建设背景
象洞乡位于武平县东南山涧盆地,地处闽粤交界,平均海拔469米,西抵岩前镇,东北邻上杭县中都镇,南与广东蕉岭县南礤镇接壤,距上杭县城24公里,距蕉岭县城52公里,距县内高速公路12公里,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境内矿产资源、生态资源丰富。全乡土地面积13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344人,有耕地面积2.22万亩,林地面积16.52万亩,人均耕地1.4亩、林地10.1亩。基本乡情具有五大特点:
一是革命老区之乡。全乡11个村有8个省定革命基点村,拥有全县“三个第一”之称,即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7年在洋贝村白石坑自然村成立;中共武平临时县委1928年冬首次在光彩村张天堂成立;象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9年9月举行武装暴动,打响了武平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朱德、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多次到象洞指导革命斗争,同时也走出了陈仲平、谢毕真等一批革命老前辈,素有“二十年红旗不倒”之称。
二是综合发展比较均衡之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象洞乡各届班子团结一心,大胆探索创新,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都先行先试,许多工作走在全县前列,特别是党建工作连续四年荣获全县一等奖,2008年乡党委被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计生工作连续11年荣获全县一等奖。
三是边界贸易活跃之乡。该乡地处闽粤边界,受广东地区经济辐射较强,边贸经济较活跃,乡域范围内的生猪、象洞鸡等大部分鲜活农副产品七成以上销往广东地区。
四是典型农业之乡。农村经济主要以瘦肉型猪、象洞鸡、烤烟、肉鸽等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四大农业产业,2010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5.6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46.6%。
五是量小财紧民较富之乡。2010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8.8亿元,比增17.3%,经济总量排在全县的中下游水平;实现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6.83万元,乡财一般预算收入80%来自于烤烟特产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59元。
象洞溪源自象洞北部山区,聚雨面积89平方公里,由北而南汇入广东松源河水系至韩江流域,乡境内流径14.5公里,跨新岗、富岭、沾阳、联坊、东寨、洋贝等行政村,日常流量为0.6-0.9m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改革开放以来,象洞乡的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尤其在近期的十多年以来,通过发展瘦肉型猪产业,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农村经济十分活跃,乡、村规划,环境建设已跟不上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环境问题逐渐暴露,越显落后,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理和管理,乡容乡貌、村容村貌已偏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对农村环境治理实行整村推进、连片整治,集中资金整治一批、见效一批,取得示范、带动推进,强化农村环保体制建设,形成农村环保典型示范经验,是为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提供环保安全的需要。
2、象洞乡的生猪养殖业污染问题,是当地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虽经两年多的强化整治,生猪存栏由整治前的14.5万头降至目前的7.0万头,污染减排和治理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生猪存栏总量仍然超过了乡域的理论载畜量,养殖业污染也未实现根本治理,仍然需要进一步采取拆除一批、关闭一批、转产一批、治理一批、强制一批等“五个一批”的有效措施,疏堵并举,通过项目带动,落实各村养殖区域的标准化治理,加快养殖业污染整治进度,是解决这一环境突出问题的根本途径。
3、象洞溪属韩江流域松源河水系上游支流,跨以上各行政村,由于该溪流量小、流径短,要承载全乡的生活污水和养殖业废水,根本无法实现自净,水环境已遭受严重污染和侵蚀,地表水质各项指标均为超标,导致跨省污染,因此,需要在有效开展生活污水、养殖业废水源头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水环境生态修复,通过工程治理和微生态系统的培育,提高溪流自净功能,才能实现流域地区水质安全和达标出境,化解海西与珠三角两大经济区的水环境矛盾。
四、项目建设条件
1、群众基础好。广大群众特别是养殖户环保意识显著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