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国子监遗址保护初析
北京国子监遗址保护初析
摘要:北京国子监历经元、明、清三朝,是我国唯一保留至今的官办高等学府,它在当时起到了选拔人才和管理全国各地教育机构的功能,虽然这些功能都消失了,但是作为我国古代的皇家建筑群,对它的修缮保护则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回顾北京国子监的历史,以祭酒院落基址为例对国子监的保护做了初步分析,从而得出,对北京国子监的修缮保护工作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北京;国子监遗址;祭酒院落基址;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北京国子监遗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附近的成贤街,与孔庙毗邻,与雍和宫相望,它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中央官学建筑群。在元、明、清时期,北京国子监是当时管理国家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同时也是当时级别最高的中央学府。对北京国子监遗址的保护,具有双重意义:其一保护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建筑遗产,对北京国子监的保护修缮可以使我们更多的去认识和了解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形制和制作工艺;其二对北京国子监的保护,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概况
1、历史沿革
北京国子监历经元、明、清三代直至现代,已经走过了七百多个春秋,是不同时代历史文化的融合,它的历史是赋予时代气息的,因此对于其历史发展的考证是不容忽视的。笔者从以下十个方面,对北京国子监的历史做简要阐释:
(1)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代,它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在至元二十四年(即1289年),忽必烈首先在此处修建国子学;第二、在大德六年(即1302年),元成宗在国子学附近修建了孔庙;第三、在大德十年(即1306年),元成宗根据“左庙右学”的建制,在此处正式营建了国子监,代替之前的国子学。
(2)元代被明朝取代后,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九年(即1411年)在元代国子监的废墟上进行复建;明朝宣德四年(即1429年)修葺国子监殿宇,并建造屋室供监生居住;明正统年间,曾对北京国子监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明嘉靖九年(即1530年)将院内的大成殿改为先师殿,并且修建了崇圣祠。
(3)北京国子监发展到清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乾隆二年(即1737年)将孔庙和国子监的楼台殿宇全部改换为象征皇家的黄琉璃瓦;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在国子监建造“辟雍”,作为皇帝讲学布政之所;光绪二十三年(即1906年)对国子监进行大规模修葺,按照天子礼制该正殿为九间五进式院落。
(4)清朝灭亡后,北京国子监的原有地位和功能也就随之消失了。在1912年,在北京国子监成立了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5)中华民国统治时期,在1938年对北京国子监进行过一次修葺,但衰败景象依然在所难免。
(6)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开始对北京国子监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7)1961年,北京国子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1990年,国子监被批准为北京市第一个文物保护区,对其进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设整合。
(9)2001年至2005年,将驻在此地的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少儿馆等企事业单位相继搬出,从而进一步保护了北京国子监。
(10)2008年6月,北京国子监博物馆成立并且对游人开放。
2、规模
北京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旧城东北边,原城墙根下,北起北二环路、南至方家胡同;西起安定门内大街、东至雍和宫大街。占地约40倾,东邻雍和宫、柏林寺,北隔二环与地坛相望,西眺钟鼓楼[1]。北京国子监是一座布局严整、中轴线对称、封闭独立的皇家建筑群。它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的建筑群,建筑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左右。其建筑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集贤门院落(井亭、持敬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六堂(即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彝伦堂、敬一亭、十三经刻石碑,其中轴线贯穿国子监南北中线,为北京城传统的对称布局。
二、考古发现
2005年8月,为配合北京国子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修缮保护工作,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国子监的祭酒院落和琉球学馆院落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工作。本次发掘面积为1227平方米,将该遗址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为祭酒院落建筑基址,布探方18个,总发掘面积为1800平方米。西部为琉璃学馆建筑基址,布探方8个,总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揭露出甬路、月台、中厅、后厅、后轩等遗迹,出土“太学奉旨积分题名碑”一通[2]。根据考古发掘,该遗址的地层堆积分为表土层和清代遗迹土层两种。出土的遗物以建筑构件为主,包括石柱础、青花瓷碎片。通过此次发掘,基本探明了国子监祭酒院落遗址、琉球学馆遗址的基本布局和结构,对祭酒院落建筑、琉球学馆建筑的规格和性质有了初步认识,为国子监的修缮工程提供了详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