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论文--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施工方法.doc

毕业论文-《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论文--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施工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 结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施工方法 系 部: 路桥与港航学院 专业名称: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班 级: 112015 学 号: 48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3 年 12 月 24 日 前言 南京长江隧道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隧道工程,属于是城市过江隧道工程。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长江三桥之间,南起南京市主城区的滨江快速路,北至江北收费广场连接线,设计为双向6车道,行车时速80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3亿元人民币,穿越长江的左右线盾构隧道的总长度为6042米。其中,左线隧道长3022米。它对于缓解南京市跨江交通压力、促进沿江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及简介 南京过江隧道是南京市连接江南城区和江北城区的重要通道。规划起点为浦口区的浦珠路,沿浦口经济开发区到黄家村,下穿长江航道,在梅子洲中部钻出,以桥梁形式跨夹江,在建邺区的上新河人渡码头上岸,与规划中的河西滨江大道相交。 南京过江隧道工程中隧道部分,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左汊盾构隧道采用双管单层的结构形式,平面分左右线单独设计,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其中左线全长3022.025米,右线全长3014.76米.其中始发段至长江大堤北岸140米,长江大堤宽40米,江北岸至江心洲大堤2530米,江心大堤50米,南岸至到达井310米。盾构始发段浅覆土长300m,盾构到达段约120m,盾构穿越江底部分地段覆土厚度均小于1Dm,其中最小覆土厚度进洞端约8 m。 1.2 地质条件 长江隧道横穿长江,隧道位于长江河床底部及长江冲淤积低漫滩。长江宽约2400m,江底地形起伏较大,最低处位于K5+150~K5+450段,标高约-21.00~-23.00m。两岸低漫滩标高7.00m左右,并分布少量水塘、沟渠;北岸长江大堤标高约11.70m,南岸长江大堤标高约11.40m。长江南京下关段历史最高水位为10.22m(1954年,吴淞高程),最低水位1.54m ;江底较为平坦,河床断面呈不对称的“U”型。 根据勘察结果,隧道长江段水下地层上部为填土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淤积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等,中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中密~密实粉细砂组成,下部为上更新统密实状砾砂、圆砾等;岩石地层主要为白垩系泥岩、粉砂质泥岩。 本工程盾构隧道主要穿越④1~⑩地层,其中④1为粘土夹粉土,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⑤层粉细砂,⑥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⑥1层粉质粘土夹粉土,⑦1层粉细砂,⑦2层粉土,⑧层粉细砂,⑨1层粉质粘土夹粉土,⑨层粉细砂,⑩为砾砂。 1.3水文地质 场地地表水主要为长江水,隧道穿越长江主航道,长江水对长江隧道有直接影响。 地下水主要分布第四系冲积层含水岩组,根据埋藏条件又可细分为潜水含水岩组和微承压含水岩组;另外基岩内裂隙水因裂隙多呈闭合状,充填泥质和风化矿物,裂隙水不发育。 施工技术控制 2.1 施工控制测量 2.1.1地面控制测量 1、江北段导线点位布置见下图,以SD1N,SD2N为起始边,自SD2N点置镜开始测量角度和距离,依次观测SD3N, SD6N, SD7N,ZD1点的左角和右角,并各2个测回,并保证每点上园周角闭合差≤±5″之内。距离测量进行往返测,各进行4测回,往返较差小于≤2(a+b*d)=3mm,最后闭合至SD1N,SD2N边,作为闭合环。按照闭合导线进行计算,先计算出闭合差f?,只有f?≤5n1/2=12″时。才能进行坐标计算和平差计算。并计算出K值。K=(fx2+fy2)1/2/∑si ;当K≤1/35000时,才可使用该次的测量结果。 2、水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水准线路见下图: 按照国家二等水准布设和测量。观测时分段测量。以SD1N点为起始点,依次观测SD2N,SD3N,SD4N,SD5N,SD6N,最后闭合到SD7N点,观测采用AT-G2+0′MICRO水准仪和铟钢尺。观测时用皮尺拉出前后视距并小于50m,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观测时进行上中下丝读数,并计算视距,使前后视距差≤1m,并使累计视距差≤3m。观测时主、辅面都要观测,使主、辅面读数差≤0.5mm。 水准测量时,读数按前后、后前顺序读数,并使每两水准点之间测站数为偶数。水准测量必须进行往返测,即先从SD

文档评论(0)

咪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