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丰十三马街书会初析
宝丰十三马街书会初析
摘要宝丰马街书会是全国曲艺行当的盛会,源于元代延佑年间,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成百上千名民间曲艺艺人在此集会,说书亮艺,以曲会友,其热闹场面,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之奇观。2006年5月20日,“马街书会”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马街书会亮书 写书说书艺人
中图分类号:J12文献标识码:A
宝丰马街书会是全国曲艺行当的盛会,源于元代延佑年间,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成百上千名民间曲艺艺人在此集会,说书亮艺,以曲会友,其热闹场面,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之奇观。1996年被国务院侨办确定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并制成录像片;2004年8月被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卫中心列入“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之一;2005年12月被文化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2006年5月20日,“马街书会”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风雨无阻,只为十三
马街书会,俗谓“十三马街会”,是全国民间曲艺艺人的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宝丰县城南10华里以外的马街村举行。这天,来自河南各地及山东、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江苏、陕西、甘肃、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成百上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集马街。正月十三一大早,各地艺人都从四面八方来到了会场。他们一二结伴,三五为组,在河坡处、山岗上、麦地里、小路旁摆下阵式,扎起摊子,打起简板,拉起琴弦,这就开始了说唱。再看赶书会的群众,一个个扶老携幼,拖家带口,顶着仍有几分凛冽的寒风,沿着乡间公路和村边小道潮水一般向马街涌来。不到半天功夫,马街的街里街外、坡上坡下、庙前庙后,到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说的、唱的、听的、看的、游的、逛的,好不热闹。外省外地的艺人来赶会,多是要提前几天动身的。虽然是千里迢迢,但他们从来不用担心,多少年来,只要在正月十三这天来到马街,就一定能赶上书会。不说丽日融融,就是遇到了雨雪风天,书场照样红火。人们打着雨伞,穿着胶鞋,踩着泥泞乡道,乐呵呵地照说、照看,兴致丝毫不减。艺人在会上说唱,是为“亮书”;约艺人说唱,则称为“写书”。在正月十三这天,附近很多县区的农民除了赶书会看热闹外,还要办的一件大事儿,就是在会上“写书”――像相亲一样,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去痛痛快快地说唱几天。他们当中,有的想庆贺丰收,助助兴;有的是修房盖屋,图个吉利;有的要娶媳嫁女,觉得这样的大事应该办得隆重些。这样“写”台说书戏,花钱不多,事儿办得挺美,在村里老少爷们中也很体面。当他们在艺人中相中了自己最满意的之后,便开始商议书价。书价一般是以上年的收成好坏和艺人的水平高低来定的,少则一棚百十元、几百元,多则七八百元,最高也有上千元、几千元的。双方谈妥了书价,艺人就收起摊子随写书者而去,这就算是“写出去了”。如果在这一天没有被写出去,第二天――正月十四到十六的马街元宵灯会上也会被请走的,最终皆大欢喜。在书会上“写书”,有时一个村能写回去十几棚,这样只好就街说唱,一摊挨一摊,争相亮“绝活”,形成了唱“对台戏”的局面,场面好不热闹。
2 亮书会友,争当状元
赶马街书会的艺人们都是自发的,但似乎已经约定俗成,绝大多数艺人只要来过一次以后,若无特殊事情总是年年都要来的。在曲艺艺人的心目中,“十三马街书会”已成为自己神圣的节日,书会对于他们就像一个难得久居但可一聚的“家”一样。艺人们常年分散在各地,难得见面,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使他们有了一个欢聚的机会,大家亮书会友,切磋技艺,自然乐此不疲。再说,艺人们到马街赶会,确实还怀有一种心理,认为一年里只要来过马街,这年的生意就会红火,事业必定兴旺。从1980年以来,每年的马街书会都要把说得最好、书价最高、最受群众欢迎的演员评为当年的“书状元”。这种评选办法恐怕在全省乃至全国演艺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它却得到了民间大众的认可。
3 曲种齐全,名家荟萃
马街书会每年亮出的曲艺种类比较多。从近几年会上的情况看,河南坠子一直“花中夺魁”,坠子艺人要占到会上艺人总数的80%左右。其他还有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山东琴书、道情、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四川清音、天津快板、乱弹,达三十余种。
马街书会每年都有大家光临。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原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骆玉笙是1995年来“赶”的马街书会。十几万观众、几百棚说唱汇成的壮观场面使骆老激动不已;她的到来,亦使那年的马街书会专场曲艺晚会热情高涨, 一曲《重整山河待后生》高亢激昂,堪称石破天惊,赢得全场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喝彩声,观众为之倾倒,这一年骆玉笙已是82岁的高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