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类型思维的反思与批判兼为概念辩护-北大法宝
【法宝引证码】 CLI.A.1236891?
原文链接: HYPERLINK /qikan/3b2543cc0891ec5238342f2669f63843bdfb.html \t _blank /qikan/3b2543cc0891ec5238342f2669f63843bdfb.html
“类型”和“类型思维”的反思与批判 兼为“概念”辩护
期刊名称: HYPERLINK /journal/articlebyclass?ClassCodeKey=142, \t _blank 《研究生法学》
期刊年份: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FilterItems.JournalYear=2017 \t _blank 2017
摘要: 自拉德布鲁赫将类型引入法学中之后,经由拉伦茨与考夫曼的发展并引入我国之后,得到了愈来愈热烈的讨论。类型理论将概念法学中高度抽象的概念以及形式逻辑作为批判对象,认为概念具有封闭性以及固定性,由概念思维引导的法律适用会导致对法律规范僵硬性适用的发生;与之相对,类型具有层级性、开放性与意义性,故由此衍生的类型思维将价值判断与利益衡量引入法律适用中,能够弥补概念及概念思维的局限。需要反思的是,首先,类型理论认为概念具有封闭性与固定性的观点属于早已过时的经典理论,认知科学与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出现之后的概念理论都将“相似性(包括家族相似性、原型、图式与样例)”而非“相同”作为概念的结构与决定因素;其次,类型理论并未说明“类型是什么”这个问题,通过借鉴其他领域的学术成果可知类型相当于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中讨论的“范畴”。范畴与概念并非相互对立,二者的区别仅在于范畴强调心理认知的过程与结果,概念则主要作为逻辑中的思维单位,范畴化同时是形成范畴与概念的过程。故某一具体对象是否属于某范畴与该对象是否可被某概念涵摄是同样的问题。最后,类型思维与概念思维的对立不成立。此外类型理论混淆了概念涵摄与规范适用,将规范的适用条件误认为概念的涵摄条件,从而对概念提出质疑。故类型理论在批判对象与批判过程中所采用的依据都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作者: HYPERLINK /journal/articlebyauthor?author=陶旭 \t _blank 陶旭
分类: HYPERLINK /journal/articlebyclass?ClassCodeKey=,0109 \t _blank 法律逻辑学
中文关键词: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ExtCondition.InfoKeyword=类型 \t _blank 类型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ExtCondition.InfoKeyword=类型思维 \t _blank 类型思维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ExtCondition.InfoKeyword=概念 \t _blank 概念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ExtCondition.InfoKeyword=概念思维 \t _blank 概念思维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ExtCondition.InfoKeyword=范畴 \t _blank 范畴
期号: 5
页码: 63
随着马克思·韦伯将类型引入社会科学领域,各人文学科对类型的研究方兴未艾,类型概念也随着类型的出现而出现。逻辑学领域的Carl G. Hempel和Paul Oppenheim的《现代逻辑观点下的类型概念》被视为类型论的古典作品,该书批判了传统逻辑下的分类概念(Klassenbegrifib)存在的缺陷与困难,详细分析了次序概念(Ordnungsbegriffe)理论的逻辑结构,并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思维方式。 拉德布鲁赫在其《法思维中的分类概念和次序概念》一文中,首次将Hempel和Oppenheim的类型理论继受到法学领域。拉德布鲁赫指出,在生活现象仅仅显得“或多或少”的模糊地带,概念却要求须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故传统的概念思维是一种“分离式思维”足以瓦解并败坏生活现象的整体性。反之,类型概念则因模糊的界限而相互过渡,它是具有核心与流动边缘的形体。因此拉氏主张应将类型概念引入法学,以便在法律安定性之外兼顾个案正义的需要。[1]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受到德国以及台湾的影响,法学理论以及各部门法,尤其是民法与刑法领域皆逐渐重视对类型以及类型思维的研究,将其作为概念思维的补充甚至替代方法。[2]我国对类型的研究在文献可查的范围内始于2003年李可《类型思维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以传统抽象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5课 美丽河山我们的家 课件 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pptx
- 英语人教版九年级全册Unit2 Section A教学设计.doc VIP
- 2025海康威视网络硬盘录像机(76+77+86+E系列)用户手册.docx VIP
- 97S501-1井盖及踏步-标准图集.docx VIP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练习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doc VIP
- 周星弛经典粤语剧本 之 (少林足球).doc VIP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案.doc VIP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件解读.ppt
- 一种软包锂电池极耳激光焊接质量检测方法.pdf VIP
- 02【初中】【育人故事】《击破“美丽怀疑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