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阻延的诗学-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
名稱:俗文化與俗文學現代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聯合主辦
香港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學會﹑韓國台港海外華文研究會和韓中文學比較研究會協辦
日期:2009年6月27日
地點:國立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國際會議廳
PAGE \* MERGEFORMAT 14
論 文 A 場 目 錄
二十世紀《俗文學》週刊研究
關家錚
…
2
居而不疑、行而不察--蕭紅《呼蘭河傳》俗文化書寫
石美玲
…
3
一個沒有回憶的城市?──亦舒《我們不是天使》的香港故事
彭家正
…
4
莫一大王故事的文獻考論
李道和
…
5
清初話本小說的喜劇意識與搗蛋鬼角色
萇瑞松
…
6
“孤兒”原型:金庸小說中英雄成長模式的自我重複
方環海
…
7
論《紅樓夢》的「俗」
田崇雪
…
8
志怪書寫的自我調適與安頓─論小說序跋中對「子不語怪」的消解之道
陳昌遠
…
9
論《水滸傳》重複與漸層的敘事美學
廖堂智
…
10
《筆生花》的作者及其中的人物
鄭振偉
…
11
利益算計下的崇奉——由《夷堅志》考述南宋五通信仰之原理及內涵
黃東陽
…
12
花魂解語憐詩客:《聊齋誌異》花精故事內在思維與時代精神
陳盈吟
…
13
二十世紀《俗文學》周刊研究
關家錚*
*山東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摘要
中國俗文學研究,可以說是晚清以後才得到劃時代發展的;此時,各類文體的地位升降是一項令人矚目的現象,中國歷來以詩文為中心的傳統文類格局,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僅敦煌石窟文物被發現,大批久已湮沒的唐五代俗文學作品展示在人們眼前,向來為士大夫輕視的文體,也隨其地位迅速上升;小說、戲曲、俗曲、彈詞、寶卷之類等,不僅成為中國文學史研究的新的依託,其傳統文獻的發現也引起了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的俗文學研究源於二十世紀,然而真正成為現代意義上的一門人文學科,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鄭振鐸先生《中國俗文學史》一書出版之後的事。正是中國俗文學本身的深厚淵源,自該學科從開創之初起,一直追蹤著世界學術前沿,所以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俗文學研究達到第一次高潮,在香港、上海、北平等一些主要報刊的支持下,相續辦起了《俗文學》週刊,隨生成了過去一般學術界所謂的香港“港字型大小” 、上海“滬字型大小” 、北平“平字型大小” 的《俗文學》週刊。當時一些著名的中國文學研究學者如鄭振鐸、陳寅格、楊蔭深、朱自清、錢杏邨、戴望舒、馮沅君、趙景深、孫楷第、吳曉鈴、王重民、杜穎陶、葉德均、嚴敦易、陳汝衡、徐嘉瑞、譚正璧、周貽白、隋樹森、王季思、錢南揚、陳志良、戴不凡、方詩銘、傅芸子、傅惜華、邵曾祺、鄭騫、羅常培、容肇祖、李辰冬、李德啟、週一良、季羨林、關德棟等都為其撰文,發表了大量的俗文學研究文章,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所涉及範圍包括小說、戲曲、說唱文學、民間文學等研究領域, 使俗文學的研究取得了輝煌成績,對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史的研究生成了深遠的影響。此後由於近半個世紀風雲的變幻,二十世紀俗文學研究作為一門現代學術史研究的歷程,至今尚無人全力關注及加以研究。
自中國俗文學學科確立以來,俗文學研究在二十世紀的研究史實;以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俗文學研究學術史的視角,在對有關史實真實梳理的基礎上,在接近傳統從而比較準確地把握傳統,儘量地貼近歷史的情況下,真實反映二十世紀中國俗文學研究學術史。文章論述了俗文學研究的學術軌跡,對於今後,深入探討這些中國俗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中國俗文學研究學術史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首次對中國俗文學研究的學術研究,成為中國文學藝術史的組成部分:戲曲史、小說史的完善,和說唱藝術史的建立,在材料的累積和理論研究的深入方面填補了學術史地空白,為廣義的中國文學史研究開創了新的局面。希望在清理傳統的基礎上,更加合理地建構中國俗文學學科的基本內容和學術規範,並為該學科的繼續發展尋找多樣的可能性。
關鍵詞:中國文學、俗文學、民間文學、學術史
居而不疑、行而不察
——蕭紅《呼蘭河傳》俗文化書寫
石美玲*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講師。
摘要
蕭紅《呼蘭河傳》銜接了五四新文學以來的「國民性」思考主題,以其時代的俗層文化為題材,運用雜揉吟歎與諧謔的悖說筆調,書寫東北閉塞小城的風土民情,諷諭民族性;故事內容雖沒有貫穿始末的中心人物和情節,但是小說的主題和作者內在的心理情感統一著作品的文理脈絡。
蕭紅書寫此作之際,正是國家遭逢異族侵略、存亡危急之秋,她沒有順勢去正面反映抗戰,反而深入民族文化底層,對這片瘡痍滿目的國土之文化環境與價值觀念重新檢視,反映封建傳統加之於人的精神禁錮,已潛化為人的直覺本能而踐行不疑,並在文化迫力的同化功能下,讓心地善良、慈眉善目的庶民彷彿參加節俗慶典嘉年華會,集體沉浸在亢奮之中,而不知不覺地演出一場令人不忍聽聞、不忍觀看的殘虐儀式。
本文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