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水中微生物对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毕业论文.docVIP

《黄浦江水中微生物对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电力学院毕业论文 黄浦江水中微生物对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专 业:城市水净化 姓 名: 指导老师: 摘要 采用腐蚀电位和交流阻抗测试技术方法,研究了微生物对不锈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1微生物存在时试样表面上所形成的生物膜加速了不锈钢的腐蚀过程。2分别提出了不同暴露条件下EIS的等效电路,并计算了相应的等效元件参数。 关键词:微生物腐蚀 不锈钢 腐蚀电位 交流阻抗测试 Abstract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such as measurements of corrosion potential and ac impedanc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stainless steel electrode in Huangpu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osion of the Stainless steel was accelerated by the biofilm formed on sample surfaces.The equivalent circuits under different immerging conditions were proposed and the parameters in circuits were calculated . Keywords: 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 stainless steel Corrosion potential Bacteria Straight calcul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spectroscopy 第二章 实验部分 1.前言 近年来,微生物腐蚀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腐蚀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细菌是导致微生物腐蚀的重要微生物类群[1]。硫酸盐还原菌(SBR)是微生物腐蚀中最重要的细菌,人们已经对硫酸盐还原菌引起的微生物腐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然而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是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混杂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群体,并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生态关系。因此,微生物腐蚀实际上并非一种微生物单独作用的结果。多年来,人们对微生物腐蚀的研究大多只是对单种微生物纯培养的基础上分别在有菌和无菌条件下作暴露实验来进行的[3]。为了更接近于试剂的自然环境,我们从黄浦江中取来水样,对其中的混合菌种进行培养,探讨黄浦江水中的混合菌对不锈钢的腐蚀行为的影响。 2.实验器材及其使用方法 2.1手提式压力蒸气消毒器 :YXQ.SG46.280型;14Kg/cm2;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本实验采用高压灭菌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使用前,先在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灭菌的物品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对称的拧紧螺栓,以防漏气。 在灭菌锅底部加热,同时打开排气阀,待自排气阀冒热气3~5min后关闭。至压力表所示压力升至所需压力时开始计时(121℃对应压力)。通过调整热源控制压力锅恒温,达到灭菌时间(20min)后,停止加热。 待锅内蒸汽全部排完后(压力表示零)方可打开排气阀,取出灭菌物。 2.3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 EIS在腐蚀研究中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很多实验中。1989年第一届有关EIS的国际专题讨论会上,人们总结了EIS的发展背景以及它在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中,阻抗数据是作为信号频率的一个函数来记录的。该信号是由极化曲线上的某个工作点(E,I)得出的。在腐蚀研究中,这个工作点通常就是腐蚀电位(E=Ecorr,I=0)。通常我们必须测定一个比较大的频率范围,以获得完整的阻抗谱。大部分腐蚀研究中频率的范围是65KHz到10MHz,其中65KHz是使用FRA的上限频率。尽管使用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二电极体系可以测得,但阻抗数据通常是由三电极体系获得,电位仪用来测量待测点的电位。FRA用来测量一系列固定振幅的正弦波,该正弦波具有足够小的振幅以符合电位和频率的范围,在每一个频率点,用FRA测量阻抗数据并自动存盘。由于要收集、显示并分析大量的数据,我们要使用大量的软件来完成这些工作。 EIS数据比较好的图示法是Bode图示法。在Bode图中,log|Z|、相角和波的频率(f)分别为横竖坐标。 3.实验方法 3.1 电极制作 试样电极为SS316L不锈钢,其化学成分(wt%)为:16.9Cr,10.9Ni,0.053N,0.75Si,1.24Mn,2.11Mo,0.20Cu 。 试样的工作面积为1cm2,非工作面积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