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我的母亲》教案 苏教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我的母亲》教案 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我的母亲》教案 苏教版

PAGE PAGE 1 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蹑手蹑脚、娓娓动听、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歉疚”等词语。 (2)学习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3)了解文中的议论起到的深化主题、加深情感的作用。 (4)体会文章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质疑、比较、拓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事例来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这篇散文的情感于平淡中见真情,可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中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爱护、关怀之情,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子女对母亲的爱戴之情。 二、教学重点: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简洁的概括段落大意。 3.抓住典型事例,探讨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抓住典型事例,探讨母亲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雨雪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刻画了无数母亲的画像。今天,让我们欣赏其中一位勇敢、坚韧的母亲。 二、自主学习卡自学情况反馈。 (一)字词积累 憧憧 chōng 蹑手蹑脚 niè 娓娓动听wěi 唏嘘xī xū 热泪盈眶yíng 女红 gōng 万籁俱寂 lài 歉疚 jiù 惺忪xīng sōng 面颊jiá (二)我知道了作者用其质朴的文笔,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既平凡又感人的母亲形象。 我知道了作者在赞美、尊敬母亲的同时,又为其不幸的命运而痛惜。 我发现了作者描写细腻、生动、感人。 三、自主学习卡预习练习情况反馈: 1.梳理结构 课文哪几节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生活片段?并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3至6节。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可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至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至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至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很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2.抓住典型事例,探讨母亲形象 (1)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个生活片段?请根据课文内容给3至6节加上小标题。 设计此题目的是既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1)如:欢悦柔和的容态、娓娓动听的讲述、泪如泉涌的痛苦,日夜劳碌的身影。或:母亲背我观灯、母亲讲故事、母亲心里矛盾、母亲日夜操劳。 (2)这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出母亲性格中具有哪些闪光点? 第一个片段表现出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以及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第二个片段表现出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对子女启蒙教育的循循善诱。 第三个片段表现母亲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奉献。 (3)这篇文章除了刻画母亲的形象以外,还反映了旧社会压抑、埋没妇女才能的社会内涵,从文中哪些话可以看出? 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对被旧社会压抑、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如:“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这句话说明母亲没有丝毫的社会地位,这是母亲的悲哀,也是中国广大妇女的悲哀。再如:“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这句话流露出旧社会对妇女才能压抑和埋没的感慨。又如:“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这句话表现了对旧社会的谴责和憎恨,有着强烈的思想意义。 3.四个片段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前三个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从“两三岁”写到“十岁”,第四个片段写的是八岁。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前三个片段侧重在母亲,主要表现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而第四个片段虽然也赞颂母亲的辛劳,但侧重点在我,通过一个八岁男孩的心灵,写出孩子对母亲的爱戴和歉疚。 4.信息提炼 根据课文内容,为邹韬奋母亲写一个100字以内的,为邹韬奋母亲写一则墓志铭。 像学生讲明个人简介包含姓名、性别、籍贯、生卒年、特点等信息。如:邹查氏,女,浙江海宁人,生于1879年,卒于1808年,育有三男三女,以邹韬奋最为有名。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对子女既关心又严格;她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能阅读;她勤劳、能干尤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