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激光剥蚀铁靶实验设计探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焦激光剥蚀铁靶实验设计探析

聚焦激光剥蚀铁靶实验设计探析   自从1960年美国人梅曼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后,激光因其能量集中、方向性好、相干性好、单色性好,在激光加工中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光信息处理专业,激光原理是这2个专业的重要必修课.虽然学生做了很多光学方面的物理实验,但没有经过激光实验训练,学生仍然很难将激光原理与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其他相关学科交叉学习,对激光器工作原理、结构、调节及激光的主要性能参量测试没有感性认识.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在聚焦脉冲激光剥蚀靶材前首先采用相关设备测试自由运转激光器输出脉冲激光的主要性能参量,如能量、脉冲宽度、工作频率等,脉冲激光聚焦靶材表面剥蚀后的形貌采用体视显微镜观测,以评价不同激光参量对剥蚀后形成的凹坑形貌的影响.   1激光参量测试   激光剥蚀靶材前测量自由运转的脉冲钬激光参量。   1)测激光能量.为防止激光对光功率能量计探测器敏感端面造成损伤,激光器出光端面距光功率能量计(以色列Ophir公司,表头NOVAII,探测器PE50BF-C)敏感端面50mm.激光器输出的脉冲激光辐照在光功率能量计探测器上,探测结果在附带表头上动态实时显示.数据采集软件可动态显示激光能量/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也可以TXT文件保存采集的能量/功率数据.为了锻炼学生运用数据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用Origin8.0软件对保存的数据文件进行必要的处理.   2)测激光脉宽.距离光功率能量计探头50mm处,以一定角度放置光电探测器(PV-3,波兰Vigo公司,响应时间τ<15ns),探测到部分反射光信号,转换后的电压信号输入示波器(泰克,DPO4104),示波器记录激光脉冲波形.结果表明:泵浦电压为960V,泵浦脉宽为0.9ms,频率5Hz时钬激光脉冲的半高全宽为570μs.表明激光器初始输出脉冲能量较大,第5s时探测到的瞬时能量为2.17J,5s内测得平均能量为2.133J,最大能量值为2.31J,最小能量值为2.05J,能量标准偏差为61.32mJ,探测到的激光频率为5Hz.设置脉冲钬激光输出频率为5Hz,调节激光器电源的泵浦电压和泵浦脉宽,使输出的脉冲激光能量分别为2.067J,2.147J,2.133J时,对应的激光脉宽分别为1010μs,952μs,598μs.由于脉冲激光能量波动在5%范围内,可视为激光能量恒定输出且平均值为2.1J.   2聚焦钬激光剥蚀靶材实验设计   2.1实验流程   由于2.1μm波长钬激光在普通的玻璃材料制作凸透镜中传输时损耗较大,因此不能用普通K9玻璃材料制作凸透镜聚焦钬激光脉冲.另外,作为增益介质的固体棒直径为10mm,激光器谐振腔端面输出的光斑直径约为8mm.选择直径15mm、焦距15mm的氟化钙材料制作的双凸透镜聚焦脉冲激光.搭建如图4的实验平台.频率5Hz的脉冲钬激光经氟化钙透镜聚焦在靶材表面,持续10个脉冲,每组参量的实验重复5次.靶材为铸铁片(15mm×15mm×2mm),铁片固定在三维调整支架上,可三维移动控制.为了实现打孔的精确定位,可以利用调整架对靶材位置进行微调,使激光聚焦在靶材表面,操作步骤如下:1)调制好光路,在三维调整架上装靶材并试探性打孔.)调节激光器电源参量,降低输出的激光能量并调节支架,使得聚焦激光刚好能在靶材上打孔,而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靶材后均不能打孔,则可定位聚焦点.   2.2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钬激光脉冲剥蚀后的铁片放在体视显微镜(镜头LeicaM205A,摄像系统LeicaDFC550)下观察.图中(a1),(b1)和(c1)为凹坑表面二维形貌图,(a2),(b2)和(c2)分别是对应的凹坑底部形貌放大图。,脉冲钬激光剥蚀铁片形成的凹坑呈表面大、底部小的锥形,凹坑表面总体呈椭圆形,但短脉宽[如(c)598μs]时凹坑表面形状更规则.因为聚焦光斑的形貌相同,对于离聚焦中心一定距离的点来说,短脉宽时该点处激光功率密度高,铁的熔融过程显著,铁片被剥蚀.激光脉宽长时,激光功率密度低于剥蚀阈值时没有剥蚀现象发生.(a)和(b)2组实验中的凹坑内部颜色呈以蓝和黄褐色为主的彩色,凹坑(c)中还出现红色.一般而言,铁的氧化物为黑色(如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和红棕色(三氧化二铁),与凹坑(a)~(c)的颜色有出入,显然这3组实验条件下的剥蚀产物成分更为复杂.对于图(a1)~(c1),凹坑内壁可见环状分层的纹路,这是因为铁片受激光辐照后升温,进而熔化,由于该过程反应剧烈,部分熔融物飞溅出去,导致铁片的剥蚀发生,每次脉冲作用意味着1次剥蚀过程,在下次剥蚀发生前,熔融物冷却时会留下痕迹,即图中蓝色的环状纹路.图中显示凹坑最外层纹路的形状不规则,随着向内部的延伸,纹路形状越来越规则,从椭圆渐变为近似圆形.凹坑(a1)~(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