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滦县黄庄岩溶塌陷成因初析
河北省滦县黄庄岩溶塌陷成因初析
摘要:河北省滦县黄庄村位于滦县西部,东距滦县城区约8.5km,行政区划属雷庄镇。其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8°33′17″,北纬39°45′08″。黄庄村目前拥有人口3000多人,村民住宅大多为一层民房,个别有新建二层楼房,共有24排,现有住户813户,民房2452间。
关键词: 河北省滦县黄庄; 岩溶塌陷;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该村座落于丘陵与山前倾斜平原交界地带的岩溶埋藏区,自80年代初陆续发生了四次岩溶地面塌陷。由于四次塌陷均发生于黄庄村南,无建筑设施,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大的财产损失。第三次塌陷发生于2003年8月23日,距离村庄最近,位于村民刘宝祥院南5m,造成刘宝祥家东屋墙体产生裂缝。由于距离村民住宅较近,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恐慌,也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因此,对黄庄村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岩溶塌陷的地质背景
2.1 地形地貌
黄庄地处古滦河沙河冲洪积扇的上部边缘地带,为低山丘陵与倾斜平原的交接部位。北部、东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倾斜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总体由北向南倾斜。地面标高47m左右。
2.2 地层岩性
黄庄村周围北部、东部丘陵地带主要发育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青白口系。村庄及附近广泛分布寒武系中、上统和奥陶系下、中统,除在部分残山有出露外其余均被第四系覆盖。寒武系中上统岩性主要为厚层状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夹砂岩、页岩等,总厚度约660m。通过钻孔ZK1揭露,勘查区西部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紫色泥岩。奥陶系下、中统岩性主要为巨厚层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第四系厚度45.4m~102.8m,层位属中、上更新统。变化趋势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粘性土夹厚层砂层和卵石层,底部发育一层褐红色粘性土。
2.3 构造
黄庄位于开平向斜东北翘起端。该向斜为开滦台凹的主体构造,核部为石炭―二叠系,两翼依次有奥陶系、寒武系。总体走向由NE向转至EW向,宽15~20km,长约50km,两翼不对称,西北翼陡,东南翼缓。因本区处于开平向斜东北翘起端,地层产状变化较大,走向从NW向南转为NE,倾向从SW转为NW,倾角20°~40°。
主要断裂构造为滦县西断裂。位于黄庄东约3.5km。一般认为由三条相互平行、间距2~3km的正断层组成,走向NW,倾向NE,倾角80°,断距120m。向北与NE向的迁安――冷口断裂相接,平面上构成弧形,向SE延伸至乐亭,长约70km。
经过勘查初步推断,这组断层除上述已知的三条断层之外,在其西侧约4km处还应该存在第四条断层。因为本区处于开平向斜的东端,地层产状是向西倾斜的,地层的正常分布规律是:由东向西逐渐由老到新。但经两个钻孔揭露,东部ZK2所见基岩为奥陶系冶里组灰岩;而西部的ZK1孔所见基岩却是紫色泥岩,经鉴别其层位应属寒武系上统崮山组。而寒武系在黄庄东侧的尖山东部和洞山东南部已有分布,这样在区内就出现了地层重复现象,因而推断在ZK1和ZK2两个钻孔之间存在一条近南北方向的断层穿越黄庄村东部。从走向上看,这条断层与滦县西断裂基本一致,应为同一组断层,所以推测其性质为东倾的正断层。也正是这条断层的存在,提供了黄庄岩溶地面塌陷的构造条件(见图1)。
2.4 水文地质
本区主要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
2.4.1 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含水组即第Ⅰ、Ⅱ、Ⅲ含水组。
第Ⅰ含水组:层位相当于上更新统上段(Q33),底板埋深8.5~24.5m,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砂、粉细砂、细砂,厚度3.5~20m。接受大气降水、河水以及农田灌溉入渗补给;排泄方式除侧向径流外,主要为人工开采。
第Ⅱ含水组:相当于上更新统中段(Q32),岩性为卵砾石、粗中细砂及粉砂,含水层厚度27~47m,底板埋深46~75m。含水层及其顶板分布稳定,地下水以承压水形式存在,富水性强,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是当地工矿企业及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开采层位。
第Ⅲ含水组:相当于上更新统下段(Q31)。分布于冲洪积层底部,本区只发育上部层位。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砾卵石,粒径最大可超过200mm,局部地段沉积了一层中砂。含水层厚度0~16m,水位埋深35~40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该含水组在勘查区内发育不连续。
2.4.2 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
如前所述,本区东部有一条推测断层通过,这样就使得本区的水文地质结构变得较为复杂,根据地层岩性以及构造,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用设备技术规程-联轴器维修技术标准200808.doc VIP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四川爱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次招聘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T/CAQP 001-2017_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规范.pdf VIP
- 全运动员选拔与训练实施方案.doc VIP
- 财务管理在交通与道路工程中的应用.pptx VIP
-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六年级 第4课《相信自己》课件.pptx VIP
- 国庆节的国庆文化知识竞赛.docx VIP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会议记录.pdf VIP
- T SHAEPI 001—2022 净味环保沥青气态污染物减排性能技术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