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问题讨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雀东南飞》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 (一)焦母为何硬要儿子休掉兰芝?对此,众说纷纭: 1、门第说。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有身份,而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二者门不当户不对,因此焦母反对。但此种看法不能解释这样两个问题:(1)既然门不当户不对,为什么当初兰芝嫁到焦家来时焦母并不如此反对?(2)焦母觉得兰芝不配自己的儿子,那县令、太守又何以会看中刘并派人来提亲?他们不是比焦仲卿更有身份和地位么?其实,“门第”观念是魏晋时才开始有的。 2、越礼说。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对此诗中说得很清楚,仲卿自言:“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兰芝在已被驱遣的情况下说:“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告别婆婆时自言“本自无教训”,实际上是自谦,她“十六诵诗书”“十六知礼仪”。即便对暴戾的哥哥也是忍耐顺从。 此外还有“情爱说”等,漏洞更大,此不赘述。 在此基础上,丁毛老师提出了“无子说”。刘兰芝这样一个美丽勤劳、孝顺公婆、尊重兄长,与小姑相处也亲善和顺的姑娘,“仍更被驱遣”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是她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引起宗族意识非常强烈的焦母的极度不满! 在封建社会里,男子休妻有七种情况,叫做“七出”,即①“无子,为其绝后也”;②“不顺父母,为其道德也”;③“淫,为其乱族也”;④“妒,为其乱家也”;⑤“有恶疾,为其不可与集盛也”;⑥“口多言,为其离亲也”;⑦“盗窃,为反其义也”。“七出”中的后六种情况,显然与刘兰芝不沾边。纵观全诗不难发现,刘兰芝在焦家生活尽管已有两三年了,但并没有生儿育女,否则就会写到她被遣回娘家时与儿女离别的情形,也会交待焦仲卿自缢前与儿女诀别的事。其实,刘兰芝自述的“贱妾留空房”,“伶俜萦苦辛”及焦仲卿与焦母死别时所说的“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就是“无后”、断了宗族的香火。难怪焦母要那样专横凶狠地虐待,驱使刘兰芝了。 后来又有人对此质疑:“假使刘氏因没有生子而被休,那么县令、太守又何以会看中刘兰芝并派人来提亲?难道婚姻这种大事他们会不详察?而刘母也一再提醒:‘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且县令的第三郎‘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她家岂不怕害了三郎,断了一房香火?当府君从媒人处得知刘兰芝允婚,即‘视历复开书’,府君对其第五郎结婚的日子是否吉利,都这么慎重对待,难道对刘兰芝结婚二三年不会生儿育女这等大事竟会毫不知情?退一万步讲,就算县令和府君也知刘氏不会生儿育女,而慕其才貌先娶,以后再为他们的儿子纳妾接香火,那么焦仲卿家何尝不可也不遣刘氏,而纳妾生子,以续焦家香火?且焦家人口本不多,仲卿为吏在外,母老姑少,正缺人手,从‘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的诗句看来,刘氏一走,焦母只好亲自操劳家务,不遣刘氏,焦家可有“三日断五匹”的摇钱树,纳一妾,即可为焦家接香火,何乐而不为?而焦母何必一定要‘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呢?可见‘无子而休’的说法恐怕也站不住脚。” 质疑很深刻,然而细察原文,便可发现质疑有破绽:质疑中说兰芝不会生儿育女,也就是说兰芝没有生儿育女的能力。从表面看兰芝的确没有生育,但我们能据此就说兰芝没有生育能力?原文说得很清楚:“君即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既然夫妻俩见面的日于都少,没孩子能怪刘兰芝一个人么? 按照“质疑”中的假设,为仲卿纳妾以续焦家香火,但这有可能吗,总需要理由吧?借口焦刘二人感情不合?仲卿明言“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兰芝就是她一生的最爱,仲卿不可能再娶别的女子,即使那人“可怜体无比”“窈窕艳城郭”。明言要续香火?为了确保成功,仲卿最好请假或辞职,否则焦家说不定就成了百花园了,这可能么?不但仲卿接受不了,兰芝更接受不了,焦母也不可能同意。因此,焦母只能遣兰芝,寄希望于下一个儿媳妇,能为焦家带来新的生命。 因此焦母遣兰芝根本原因是没给焦家续香火,这个说法我赞成。 (二)词句解说 l、“幸复得此妇” 此句课本未注,有人按她的通常讲法硬译为“幸而我又娶到了这个妻子”。不准确。 《语言文学》1984年第五期有一文认为,这样注释是不符合实际的,徐仁甫先生在《广释词》指出:“‘复’犹‘尚’,副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谓幸尚得此妇。”因此,这句中“复”应训为“尚”,作“还”讲。全句可译成:“幸而我还能娶到这个妻子。” 此文说得很有道理,因为两句内容是相反的。 2、“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结发”课本的注释为“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一般是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