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一文明与矿物资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品一文明与矿物资源

地球科學科 從石器時代到資訊時代 -自然資源的利用 陳鈞嗣1、林佑佳2 國立三重高中1、台北市立北一女中2 自然資源的利用反映文明發展史 巫婆臉上的『粉』追!追!追! THE END 來點掌聲吧! 燧石 燧石與生火 燧石為石髓之一種,為非晶質及結晶質矽酸之混合物,賦存於石灰岩之裂隙或薄層狀之凝灰質沉積物,受矽質溶液置換而形成。 以石塊互相敲擊所產生的火花,能夠提供人類生火的火苗,其中,以打擊燧石來取火為一般考古學者認為可能最早的取火方式。在七十九萬年前人類可能已用燧石生火料理食物。 高嶺石 利用天然銅 銅是最早被人類發現的金屬,約八千年前,已懂得利用天然銅的延展性打製飾物。 自然銅 最早「煉銅」的蘇美爾人 當世界都差不多是石器時代時,唯獨亞洲西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率先進入了「銅石並用」。他們不僅使用石器,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更出土了銅珠、銅線還有煉銅遺址。 赤銅礦 黃銅礦 呂宋銅 自然金 砂金礦 黃金早期的開發都是砂金礦,即到河沙裏去淘金,唐代詩人劉禹錫在《浪淘沙》一書中描繪了淘金盛世「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隅」的詩句。淘金熱主要開始於黃河流域。 金的使用在中國 黃金是人類認識最早的金屬元素,古代出土文物證實,西元前1520年前後的夏朝時期,古人已經製作金泊、金絲、金磚等裝飾物品。商代有金耳環出土。而唐代金陵子著《龍虎還丹訣》書中記載「金方一寸,重一斤」,是說比重很大。可見當時對金已有深刻的認識。 人類開始熔製青銅 距今五千多年前,人類學會用錫和銅熔製成青銅合金,此一時期,人們也知道從礦石中煉銅。 銅是製作武器和器具的材料,因此原始器具很快的被銅器所取代,開始了人類的銅器時代,此期間,各大文明古國都出現了大量的青銅器製品。 神秘的鐵 鐵在自然界中分佈極為廣泛,但人類發現和利用鐵卻比黃金和銅要遲。首先是由於元素狀態的鐵在地球上非常稀少,且易氧化生銹,加上熔點(1539℃)又比銅(1083℃)高,就使得它比銅難於熔煉。 人類最早發現的鐵是從天空落下來的隕石,隕石中含鐵的百分比很高,在融化鐵礦石的方法尚未問世前,鐵一直被視為一種帶有神秘性的最珍貴金屬。 赤鐵礦 磁鐵礦 高嶺石 從以物易物到錢幣 早期人類使用以物易物的方法來換取所需的物品,後來,人們以家畜或穀物等東西作為交易的工具,例如:古埃及人以牛隻為貨幣,古羅馬人曾以鹽為薪水。 最早的硬幣為二千七百年前,由小亞細亞的利底亞人以金銀合金所製成。十九世紀中葉以後,鎳成為主要的鑄幣材料。 鹽 ?石鹽 鎳 ?暗鎳蛇紋石  煤 ?西方人的「黑石」 二千多年前,中國就已使用煤作為燃料以及寫字與繪畫,因此也稱為石墨。 十三世紀,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見到中國人燃燒煤炭大感驚奇,並稱之為黑石。這時,中國人用煤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鍍「鉻」而不鏽的越王句踐劍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鏽的原因在於劍身上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 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不易。鉻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熔點約 1907℃。故能提取並利用鉻,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大歩。 鉻鐵礦 鉻鐵礦 天然氣 ?為了煮鹽而鑿火井 戰國時期,秦國的李冰首先在四川掘鑿鹽井。東漢末年,為了煮鹽便開鑿火井(即天然氣井),利用竹管引導天然氣作燃料來煮鹽。 電腦 ?改變人類歷史的偉大發明 .tw/ 暗鎳蛇紋石: 為鎳金屬來源之一。 按我 瓷土中的主要礦物為高嶺石。 陶與瓷的差別:陶器與瓷器的主要差別在於坏土的原料和燒成溫度的不同。製瓷的坏土比較白、純,燒成的溫度比較高,攝氏一千二百度以上。 早期因原料與溫度的限制,無法燒製成瓷器,直到殷商時代,才有高溫燒成的青瓷器,稱為「原始青瓷」。 以瓷土高溫燒成瓷器 按我 按我 按我 按我 按我 按我 按我 按我 按我 按我 按我 鹽 按我 人類最早什麼時候開始用火,一直是考古學界激烈爭論的話題。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教授戈倫-因巴爾和同事們對以色列北部的一處遺址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發掘和分析,年代測定顯示該遺址約有七十九萬年歷史。科學家們對遺址中數萬件樣本進行篩選後,在其中發現了一些被火燒過的植物種子、樹木和燧石。戈倫-因巴爾等在論文中指出,被燒過的樹木和燧石等在總樣本中佔據的比例不到2%,這意味著它們不是被野火燒過的,否則其比例通常要比這高得多。 分析顯示,當時在該處遺址生活的早期人類用火處理過橄欖樹、野生大麥和野生葡萄等六種植物。科學家們還發現,燒過的燧石在不同地方成堆分佈,他們推測這可能是一些用來加工食物的爐膛遺跡。因此在七十九萬年前人類很可能已用燧石來生火料理食物。 /GB/keji/1059/2638003.html /system/2004/05/09/000780123.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