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析韩汉语言转换过程中词语的内隐和外显
试析韩汉语言转换过程中词语的内隐和外显*
宇仁浩
目 录
Ⅰ. 绪论
Ⅱ. 对词语隐显的认识
Ⅲ. 词语隐显的类别
Ⅳ. 翻译练习中的词语隐显
Ⅴ. 结语
Ⅰ. 绪论
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词语向内隐含或向外显现的现象。这种现象起因于两种语
言彼无此有、此含彼露等表达习惯和语言形式上的差异。有时,这也与能省则省、略而意
兴的语言经济原则有关。因此,有关内隐和外显的译法多运用在各种文本翻译中。
在进行翻译教学时,若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些尚未形成概念、有待拓宽视野的学习者,
就不宜将内隐和外显的现象予以单纯化,简单地说成词语的省略或添加。因为这种说法有
可能偏重于结果,而不足以描述词语在语言转换过程中或隐或显的原因和方式,也无法揭
示词语向外显现的起点和词语向内隐含的终点,而且也容易造成按自身主观的需要任意增
减的不良现象。通过教学实践得知,我们有必要让学习者认识到词语隐显之起点与终点的
存在,以及在翻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细节,使他们能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操练中确
保宏观分析的视野,并具备一个译者所该拥有的灵活的思维与操作能力。
1)
有鉴于此,笔者将已运用于韩汉翻译练习的原文和译句 作为分析对象,从现象的掌
握着手,考察词语内隐和外显的原因,并提示相关的对应方案。
* 이 논문은 2014학년도 한국외국어대학교 교내 학술연구비 지원에 의하여 이루어진 것임.
韩国外国语大学校 中国语通翻译学科 教授
1) 本文所使用的源语文本来源如后附之目录。
4 中國硏究 第62卷
Ⅱ. 对词语隐显的认识
在两种语言对应转换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通过语言形式与表达习惯的对比,根据语
境、语义等动态因素选择词语的内隐或外显。而那些广泛运用在语言对应与转换的增、
补、删、减、省等正是体现隐、显的手段与技巧。试列举诸多专家有关于此的概念与说法
如下:
① 增词、减词:
根据具体上下文,可增加各种词类。也可以根据行文习惯减掉某些词类,使译文言
简意赅,或防止歧义的产生。2)
② 增词法、减词法 :
在翻译原语时,要以译文“忠实”、“通顺”为原则,针对原语和目的语语言差异的具
体情况,进行译文词句上的调整。3)
③ 增词译法、减词译法 :
要根据两种语言表达概念的手段和衔接与连贯手段方面的差异进行词汇的增减。4)
④ 增词扩译、减词略译 :
要根据表达方式和修辞的要求,在不改变原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进行限于字面结
构的调整, 做到加词不加意, 减词不减色。5)
⑤ 增译、减译 :
这两种技巧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前者是基于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和修辞上的差
异对译文进行增补 ;后者则是出于译文语法和修辞的需要对译文中不需要的词、词
组等予以省略。6)
⑥ 词的增译、词的省略:
前者为了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更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在
译文中增加某些原文中省略或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义的词语 ;而后者则是为了使
2) 参阅 朱星涛, 「论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现代商贸工业』 第6期 (2010) 235页。
3) 参阅 郑鸿芹, 「翻译原则、策略、方法与技巧的概念范畴及其关联性」,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8卷 第3期 (2011) 99页。
4) 参阅 谭业升, 「从语义认知角度看翻译技巧」, 『上海科技翻译』 第2期 (2001) 8页。
5) 参阅 武丽华, 「论英语翻译的理论与技巧」,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 (2005) 73页。
6) 参阅刘金龙, 「增亦翻译, 减亦翻译(下)」,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