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大支坪隧道进口水文地质观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大支坪隧道进口水文地质观测

浅述大支坪隧道进口水文地质观测   摘要:水在隧道施工过程以及运营期间都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无论隧道是否建成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所以只有长期观测它的特性才能找到正确处理水的方法。   关键字:观测;岩溶水;变化关系   Abstract: The water i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during the operation will there is a big security risk;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so only long-term observation of its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find ways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water.Key words: observation; karst water;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中图分类号:[TU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0020-02         1.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    大支坪隧道为宜万铁路八座一级高风险隧道之一。该隧道东起支井河,中间经大支坪镇,西至野三河,隧道最大埋深为700m。隧道处于鄂西长江与清江分水岭的巫山山脉南端八面山系的中山区,隧道斜穿山体。隧道前进方向为NW2780,进口段长度I线4013米,Ⅱ线4048米。洞口海拔814米,与鄂西南山原期,王家坪地文亚期海拔800~900米相当,是岩溶相对发育的高程。   1.2地形地貌特征    隧道区属构造剥蚀―溶蚀深切割中山,基本地形配置为台原山地和深切峡谷。地势北高南低,山顶高程1427~1100m,河谷切割深度200~700m。受区域内NE向和EW向构造影响,山脉一般沿NE向和EW向延伸。地形条件对区内岩溶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发育总体呈深切峡谷型特征。    隧道区属长江一级支流清江流域,隧道线处于清江的2条2级支流――支井河、野三河之间,溪沟总体呈NNE向展布。大支坪隧道进口位于支井河西岸,出口位于野三河东岸。地表水的分布及发育高程控制了地下水系统的动力循环格局,进而对区内岩溶发育和展布结构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1.3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    隧道沿线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    隧道区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主要构造形迹有褶皱、断裂和构造节理、裂隙等。    隧道区内褶皱主要发育唐坪向斜和养长河背斜。    隧道内断裂以走向断裂即NE、NNE向为主,为区域性断裂,规模较大。NW向断裂在测区内零星分布,规模也较小。主要断层有9条断层:中坝断裂F1、支井河断裂F2、小风垭断裂F3、向家坪组断裂F4~F7、团包断裂、F9断层。   1.4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上方地表有水洞坪、水谷坝、向家坪等大型岩溶洼地,洼地与隧道间发育有单管式、网络式等规模较大的地下岩溶管道水,汇集地表雨水,为地下径流集中的通道。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遭遇该岩溶管道水,存在大规模的突水突泥等灾害。   1.5现在实际条件    大支坪隧道进口开挖过程中揭示了大大小小不下100个出水点,有小的裂隙水,也存在较大的岩溶管道、溶腔流水。该隧道突水突泥数十次,任何一次突泥并不是毫无预兆可寻,正因为大支坪隧道进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文地质观测方法,在数十次突水突泥前均能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在突水突泥过程中均未出现人员伤亡事故,也给隧道施工前、中、后期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寻求安全、可靠的施工作业方法。   2.水文地质观测   2.1测试项目及内容表   2.1.1降雨量观测:在水谷坝洼地设降雨量观测站1处。   大支坪隧道降雨量观测点             2.1.2涌水量观测:共设12个涌水量观测点   大支坪隧道进口涌水点统计表            2.1.3水压观测:共设计4孔进行水压观测。   大支坪隧道水压观测点统计表            2.1.4主要仪器设备    大支坪隧道水文观测主要仪器设备表            2.2观测过程   2.2.1降雨量监测   2.2.1.1降雨量监测采用“SRY-1雨量记录仪”进行降雨量自动记录,每天专人负责收集,遇特殊情况进行加密观测。   2.2.1.2当天早8:00至第二日早8:00期间的降雨量作为当日降雨量。   2.2.1.3记录天气状况(晴、阴、雨、雪)、气温(℃)、降雨量(mm);遇大雨、暴雨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