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土.docVIP

生活——德育土.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德育土

生活??德育的土壤 玉清寺小学 唐春燕 德育是最有魅力的教育,我们的德育需要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所谓生活德育,是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生活德育应追求一种“无痕”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只是在生活中真实地经历、真切地体验。 首先,让我们一起静心审视存在的真实德育现状 背景: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参差不齐,家长总体文化素质不高。特定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学生陋习较多,不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转变较难,使德育教育开展艰难。 现状一: 因受到生活和学习的挫折,我校年仅10岁的四年级学生扬言想跳楼自杀…… 一五年级女生,因不满同学的指责,竟发疯似的踢打同学和抓扯自己的头发…… 上学路上经常有一些学生,甚至是女生,说起话来,满嘴污言秽语,旁若无人…… 我校五、六年级三名同学因迷恋上网,沉迷游戏,竟3天3夜未回家…… 孩子们在学校里知道不能乱扔乱吐,可校园外,一部分学生却视若无人、随手丢弃…… 看到这里,令人不解的是,学校里,孩子们不是没听过思想品德课、不是不知道那么多的大道理,但还是不断有问题发生。以上描述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孩子们的德育素质在下滑。而是让我们明白了平时的德育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标语口号式的说教上,蜻蜓点水式的宣讲上,囫囵吞枣式的灌输上,着眼点过高,常常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细节相融合,造成了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从,无能为力。使学生具有了“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作为现存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却会让我们在惊诧与漠视之间,在加强德育工作与孩子们的实际需求间加以反思。 反思一:德育在夹缝中生存。尽管全社会在喊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教师对自身教学专长的重视程度及完成教学任务的付出程度要普遍高于对班级教育、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教师中还远不能达到“我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教师”的自觉育德境界。教学活动必须“参与和完成”,而德育活动是“额外负担”,顾而有了德育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说法,以此概括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虽然有些夸大其辞,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之艰难,使得德育在一线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与自上而下“严谨的德育管理”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 反思二:德育名义上“加强”,实际“削弱”。目前社会存在种种呼声:“如今的孩子劳动观念和能力太差,要加强劳动教育。”“如今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抗挫折能力差,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今的孩子法制观念淡漠,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要加强法制教育”……在如此众多的“加强”过程中,使德育成了筐,什么都往里装。它缺乏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通盘策划与考虑,在“加强”中迷失了自己,削弱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削弱了日常每一位老师的参与,削弱了学生的心灵深处的触动,削弱了德育的实效。 反思三:德育与社会实践相分离而变得狭隘。德育在理论上作为学科可以独立分科,但在实践中,德育融渗于学校教育的全部和学生生活的全部,是不能分离的。而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无不深深地打上时代发展的烙印,学校的德育仍大多停留在“板上讲道德”、 “书本上学道德”的状况。德育与宽广的社会大课堂的分离,正使学生的道德视野越来越狭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心公益,在社会生活天地中丰富自己的感受,积淀人生的经验,培养公民的责任感,践行道德的准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现状二: 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静静地盯着年轻母亲打来热气腾腾的一盆水,十分虔诚地为白发苍苍的奶奶洗脚;接下来的画面是,这名稚嫩的小男孩也泼泼荡荡地给年轻母亲端来了一盆热水,还甜甜地叫道:“妈妈,洗脚!”。这一场情不禁使人反思,一个的良好品行究竟是怎样养成的?这则广告似乎让人明白,优良品行的养成主要依靠从生活实践中领悟、体验与内化。 那么,道德教育如何才能在自然、真实的走向真实化、生活化,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曾打过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她认为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纯吃盐,而必须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当中吸收;我们在吸收盐的时候,是看不见盐本身的,因为盐已经融入了各种食物之中,但盐却很自然地进入了人的体内。德育也应该如此,它也应该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他教育之中。基于这一观点,近两年来,我校以德育生活化为基本思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德育教育观生活化 传统的德育中,德育工作者往往居高临下,扮演着道德法官的角色,他们高高在上,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我校倡导德育工作者要放下“为师”的架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