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洛克的教育思想》-课件.ppt

《第六讲洛克的教育思想》-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Locke’s Educational Thoughts 洛克的教育思想 2010年12月1日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内容纲要 【教学目标】:绅士教育的理论 【教学重点】:绅士教育主要主张 【教学难点】:绅士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绅士教育思想主要主张 基本概念:白板说、《教育漫话》 主要内容 一、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二、绅士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二)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论体育 2、论德育 3、论智育 一、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生平: (John Locke, 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出身于乡村律师家庭。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1646年入威士敏斯特中学受古典主义教育,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学习。 1658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675年获医学学士学位,受到培根、笛卡儿唯物主义经验论深刻影响。 1665年,出任英国驻外大使的秘书。 1666年,洛克结识了辉格党领袖A.A.C.Shaftesbury,并担任他的家庭医生和教师。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这些漫话,与其说是一篇公诸公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间的私人谈话。 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范。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可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2、社会背景:政治变革和社会工业化进程 3、洛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社会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 反对天赋观念论,主张白板论。 从柏拉图到笛卡尔,阻塞了人类认识真理的道路。人之初生,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观念既非生来俱有,那么心灵是怎样获得那么多观念的呢?”洛克说:“我用一句话来答复这个问题,是从经验得来的。”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True knowledge grew first in the world by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observation; 二、绅士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作用、目的 主张“白板说”。儿童的心灵“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做成什么样式的。”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Man are , at least nine parts out of ten, formed by education rather than by heredity. 幼童时代的教育是奠基性的:“我们幼小时获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察觉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 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华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环境决定论:音乐家巴赫家庭 天才少年-走近中国神童魏永康 /programs/view/hVYT8nf1OMU/ 论教育目的 “绅士需要的是实行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 。 health, virtue, practical prudence,courtesy, industry,Knowledge 洛克提出的这种培养目标反映了英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对精英人才的需求,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教育理想。 (二)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1.论体育 2.论德育 3.论智育 1.论体育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身体强健的标准在忍耐劳苦。”而精神健康则不仅要能忍耐劳苦,还要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按照理性行事。 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那次活动中,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与草原夏令营惊人地相似。 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子坦率地摇头,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 听我这么问,北京男孩脱口答道:“遗传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他叹了口气,不服气地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野外探险?我们从来没干过的事情怎么会呢?” 2.论德育 “在一个人或一个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