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PPT

课标要求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标要求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

●课标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解读 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新课导入建议 展示一个区域图,巧妙设计问题,导入新课——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问题导思】  1.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 2.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边界吗? 【提示】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们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解析】 第(1)题,区域是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区域划分的主观性。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地理差异,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第(2)题,热量带、干湿区和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答案】 (1)A (2)C 【问题导思】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有哪些相同的地理条件? 【提示】 都是平原,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自然特征对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提示】 长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农业以水田耕作业为主;交通便利,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松嫩平原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旱地耕作业,而发展商业的条件远不如长江三角洲。 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影响的一般思路 区域差异的产生,既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有关,也与人类活动的差异有关,同时还与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影响产生的差异有关。在分析时可结合具体要素加以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等。 ②气候状况:包括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③地形和地貌:包括地形和地貌类型及特点。 ④水文状况:包括河网的密度、空间分布、流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等。 ⑤土壤状况:包括土壤类型、肥沃程度以及面积大小。 ⑥植被状况:包括植被种类、数量、分布。 ⑦矿产资源状况:包括矿产资源的种类、富集程度、开发条件等。 (2)人类活动的差异 ①农业生产活动:包括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熟制、种植方式、农业发展的利弊条件。 ②工业生产活动:包括工业部门、工业中心的分布、工业发展的利弊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③商业、交通状况:包括商业中心的分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便捷程度。 ④生活习惯状况:民居、饮食、服饰、文化等特点。 (2)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3)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西双版纳——竹楼 B.江南地区——尖顶屋 C.陕北延安——窑洞 D.云贵高原——蒙古包 【思路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关键是掌握我国各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 【解析】 第(1)题,广东人经常喝凉茶是因为广东气候炎热,喝凉茶解暑降温;四川人喜欢吃麻辣是因为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吃麻辣可以预防潮湿对身体产生的不利影响。第(2)题,不同的地方选择发展水田、旱地农业还是畜牧业主要依据当地降水的多少。第(3)题,蒙古包是蒙古高原的民居。 【答案】 (1)C (2)A (3)D 【问题导思】  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开发早期,哪些地理条件限制了耕作农业的发展? 【提示】 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 2.在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哪些条件的改善使其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提示】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3.在工商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地位为什么下降? 【提示】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耕地分布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因此其地位逐步下降。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农业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不相同。如下图所示: (1)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技术改革 B.气候 C.市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