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阳关三叠教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音乐九年级上悠远
课题 阳关三叠
教材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音乐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悠远
风》
执教 无锡市硕放中学 华晓明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古琴
曲,五声调式。因音乐主题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旋律古朴
深沉、略带伤感,将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
趣,却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像《阳关三叠》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
曲。因此引导学生关注古代音乐,对古代音乐产生兴趣,体会中国传
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显得特别重要。
设计意图 本课以古琴和友情为两条一明一暗的主线,其目的是打
开时空的隧道,让学生沿着古曲和古琴发展的脉络,通过聆听、演唱
《阳关三叠》,丰富学生的感受能力、激发他们珍惜友情的情感,达到
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情感为主线,以感受为基础,通过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音乐活动,视听结合,并让学生在听、看、想、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
中层层去感受所蕴含的音乐情感,进而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感受琴歌《阳关三叠》的古朴风格,用连贯的气息、柔和的声音有感
情地演唱该作品。
2 、了解古琴以及古代歌曲的历史地位和风格特征,激发学生热爱
代中华文化的热情。
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并珍惜身边的
友情。
教学内容 介绍古琴、学唱阳关三叠、视频拓展
教学重点 学唱《阳关三叠》,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
涵。
教学难点
1
、学生准确的表达古诗、 韵与音乐的结合。
2
、用连贯的气息、柔和的声音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流程及步骤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古琴曲《流水》
1、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听着这段音乐你仿佛置身于怎样的画面?
生:……
师: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啊,但是要是一位叫做俞伯牙的古人听到
你们的回答后,肯定会很伤感地说:知音难觅呀!
师:俞伯牙是谁?有谁知道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吗?
生:。。。。。。。
一曲流水,使两位素不相识的人成为知音,那它究竟是一件怎样的
乐器有如此大的魅力?
二、走进古代乐器——古琴
1、认识古琴
师出示图片古琴
听古琴音乐片段,问音色有什么特点?
(古琴音色浑厚古朴,余音悠远; 筝音色华丽流畅,悦耳动听)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播放视频 《流水》导入
生答:……
师:从这段视频中我们了解到古琴是中国最 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距今四千余年,因此古琴也被称为乐器里的活化石,被列为“琴棋
书 ”四艺之首。
三、新授课学唱古琴曲《阳关三叠》
1、师:古琴不但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承载着高山流水觅知音这
样的珍贵友情,也因为古琴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千 绝唱,今天
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传唱了一千多年的古代琴歌《阳关三叠》。下面让
我们来听一听这首 《阳关三叠》。(出示乐曲词谱)
3、学唱琴曲《阳关三叠》,
生: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惆怅之情。
(出示歌词)
师:歌词当中有你们熟悉的内容吗?
生:有,其中有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师: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吗?
生: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
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跟琴学唱此曲,先唱前四句,找找这 4 个
乐句旋律有相同的吗?
生:头和尾相同,前后呼应。
师:这四句当中哪句是一字一音的?
1 3 4
生:第 、 、 句
师:哪句是一字多音的?
2
生:第 句
师:第二句较难唱,再唱一遍。
师:大家发现没有,第二句比其它几句旋律上多了什么?
生:连音线
师:连音线的出现要求我们在唱这一句的时候要连贯、圆润,体会
曲的 韵。
4
师:把前 句完整连起来唱一遍。
8
师:学唱乐曲后半部分,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用了大跳 度的跨
度,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对友人不舍,富有激情。
师:从 “遄行”开始是作曲者后来加进去的,是乐曲的精华部分,
一直到结尾 “历历苦辛宜自珍”就结束可以吗?为什么后面还要多
加一个 “宜自珍”?有什么效果?
生:意犹未尽,珍惜友情。
师:重复一次不够,还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