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学人性论的两个方向――以朱子和象山为中心》-毕业论文.doc

《论理学人性论的两个方向――以朱子和象山为中心》-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w 论理学人性论的两个方向――以朱子和象山为中心 在人性问题上,人性善与人性恶,同本体论一样,都是无法实证或者说无法得到完全确证的理论假设。人性论是哲学家对于人性的价值判断和基本评价。从历史上看,主性善论者,往往从中引出道德学说;主性恶论者,往往从中引出法治学说。儒家在人性论上居主流的观点是性善论。人性本善,故为道德可能性之根据。人性何以为为善?其根源如何?这是性善论者必须给予论证的问题。性善之人何以有恶?以人性为本善,还必须解释和说明quot;恶quot;的根源。quot;恶quot;是道德必要性之根据。这些问题在宋明理学中得到了深入的论证。朱子和象山分别从道学和心学的立场,将儒家性善论作了不同方向的发展。 一、天地之性与本心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东西。人与动物有着根本的区别,因而人性应该是一个有着具体内容的实在。而人性论则是对于人的本质规定的看法,是从社会生活出发对于何为人性或人的本质的认识的总结。所有的人性论都是抽象的,因为它是对于人性问题的哲学概括;所有的人性论也都是具体的,在抽象的理论或观点背后,反映着具体的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就此而论,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性理论冠之以quot;抽象人性论quot;而予以鄙薄,是一种狭隘和独断的做法。 在历史上以及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人们对于人性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因而人性论在时间上是在不断地演变的,在空间上是多样存在的。在哲学发展的童年时期,人们往往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本质规定,而在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社会规定性。中国儒家哲学倾向于把人的道德性作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规定,这虽然已是以人的社会性来规定人的本质,但其将道德涵盖人性之全部,则甚有偏颇与局限。而今人则认识到quot;人的根本就是人quot;,用人的实践、人的生活来说明和看待人的本质。这都标志着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认识上的变化与进步。由于儒家主要从道德上来说明和规定人的本质,所以我们可以把儒家的人性论称作道德人性论,并以此分析朱陆对于人性与道德问题的理论和观点。1、性即理与心即理朱子言quot;性即理quot;,象山言quot;心即理quot;,朱陆在道德人性论问题上似乎大相径庭。实际上,朱子与象山在与人性有关的许问题上看法都极其相似。第一、朱子与象山都主张性善论。朱子说:quot;人之性皆善quot;(《朱子语类》卷四),象山说:quot;人性本善,其不善迁于物也。知物之为害,而能自反,则知善者乃吾性之固有,循吾固有而进德,则沛然无他适矣。quot;(《语录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第二、在人性的根源上,朱子与象山都认为quot;性quot;来自于quot;天quot;。朱子说:quot;性者,人物之所以禀受乎天地也。……自其理而言,则天以是理命乎人物谓之命,而人物受是于天谓之性。quot;(《答郑子上》,《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quot;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quot;(《中庸章句》)所谓quot;性quot;,是人从quot;天quot;处所受之quot;理quot;,就此而言,可谓quot;性即理也quot;。朱子言quot;性即是理quot;,又讲quot;天quot;讲quot;命quot;,此quot;天quot;与quot;命quot;、quot;性quot;与quot;理quot;四者如何区别?朱子同意将四者作如下区分:quot;天则就其自然者而言,命则就其流行而赋于物者言之,性则就其全体而万物所得以为生者言之,理则就其事事物物各有其则者言之。到得合而言之,则天即理也,命即性也,性即理也。quot;(《朱子语类》卷五)此四者之关系,quot;从本质上说,是实同而用异。quot;(同上)此外,quot;天quot;、quot;理quot;和quot;性quot;、quot;心quot;还有这样一种关系:quot;大抵言性,便须见得是元受命于天。quot;(同上)quot;性与气皆出于天,性只是理。quot;(《朱子语类》卷五十九)quot;理在人心是之谓性。……性便具许多道理,得之于天而具于心者。quot;(《朱子语类》卷九十八)因此,就quot;性quot;之来源而言,其来自于quot;天quot;;就quot;性quot;之本质而言,quot;性quot;乃是quot;理quot;;就quot;性quot;之担当者或主体而言,其属于quot;心quot;。象山也同样把quot;性quot;的根源归之于quot;天quot;,他明确提出quot;在天者为性quot;的论断。象山弟子问:quot;如何是尽心?性、才、心、情如何分别?quot;象山答道:quot;且如

文档评论(0)

咪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