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在梁庄》书笔记
《中国在梁庄》读书笔记
第一篇:中国在梁庄读后感中国在梁庄读后感
汉语言91郑每次寒假回家过年,兴冲冲地收拾东西,头脑中已经出现我久违的家人的面孔,呈现了一家人终于聚在一起的其乐融融的场景,描绘了在除夕之夜的欢声笑语,特别是奶奶享受天伦之乐露出的慈爱的笑容。但我又不得不面对长达十几个小时火车上的拥挤,凌乱,吵闹,想到这,我就揪心。
已经记不清楚是从哪一次回家对火车的拥挤开始憎恨起来,应该是上了大学后吧,因为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跟着爸爸从**来到西安时虽然拥挤得没有买到座票,站了十几个小时,但至少那个时候我是兴奋的,只感觉到人很多。每次坐在火车上,首先是有点优越感,因为能方便地在学校订学上学生票,但看到每个车厢里,没座的人比有座的人多,他们站着,靠着,坐在过道上,互相依靠着,有的甚至还带着几岁的小孩,有时候带着略微开玩笑的语气跟身边的同学说,草根阶层的生命力真旺盛,有时候略带愤恨的语气抱怨“同样都拿了这么多钱,凭什么让他们站着,要知道要站十几个小时,有的什么要站几天”,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已经加车了,中国流动人口太多了。
从小在西南部的乡村长大,从小时候到现在偶尔回家的所见所闻所感中,我确信梁鸿在中国在梁庄里所描绘的乡村现象在我们那儿是存在的,大量的农民工,重建中的环境破坏问题,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留守老人无依无靠,道德的缺失和新道德的隐患,还有就是农村文化的在渐行渐远的消失。在这儿,我想说说中国的农民流动问题。
有人说,农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牺牲者,有人说农民的痛苦是一个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必经阶段,有人说中国的农村必将走向终结。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大量企业在农村落地,这些,我信。但大量的跨省的流动人口不是每个地区都有的吧,他们(本文来自好)所涌向的地方是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城镇甚至是乡村,好多生活在东部地区的很多人对中国在梁庄中所描写的农民生活感到陌生,因为在那儿没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在世界历史上,关于本地居民或者说是农民的大量流动现象是存在的,如,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西进运动,但翻开历史我们都知道,他们有的是被外来移民者拿着鞭子用武力驱赶的,有的是失去了土地
不得不到城市里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存,但新时期的中国人口大量流动现象却不同,他们有自己的土地,并且还不用交税,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是主观离开家乡的,为什么他们愿意放弃土地自愿离开?其实中国在梁庄里所揭示的乡村状况,所描写的农民生活存在于那些经济比较落后的省市,存在于大部分与改革开放重点区,经济示范区绝缘的地区。西部大开发实行了这么多年,惠农政策实行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有的地方还有大量的人离开家乡?我一直认为造成农民离开土地,离开亲人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成为工人,成为小商贩等等最主要的原因是资源分布不均匀,是效益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有良好初衷却没有被有效的贯彻执行的政策的原因,当然更有当地政府的原因,最发达的城市、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多的就业机会在东部而不是在西部。很多人离开家乡并不是找不到工作,但工资太低,不愿意在家乡工作,他们把目光放在了走在经济前沿的发达地区,有的有商业头脑的农民在异地做生意还算不错,但更多的人挣扎在最底层,但他们的尴尬也在此,城市的市民认为这些外地来的农民工抢夺了他们的医疗、就业等资源,城管认为他们素质太低,影响城市的市容。
中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我记得以前在政治课上谈到国家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优势时书上这么说,老师这么讲,我们也跟着这么答题。但我现在在看到这句话时,我有点矛盾,有点心酸,中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我不知道是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表示尊重、爱戴,以他们为榜样,还是为他们 挣扎在底层,干最重、最累的活,拿最低的工资,住最便宜的房子,没有医疗保障,为了家里的老老小小还要省吃俭用的艰难的生存状况感到悲哀、痛心。而那些廉价的劳动力中绝大部分构成了中国的人口流动大军-----农民工。他们用体力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当有一天,总会有那么一天的,他们透支了自己的体力之后,又没有退休工资,而他们的孩子也在重复他们的脚步时,他们拿什么来安度自己 的晚年。我突然觉得,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农民工们,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牺牲品。一直在思考,工资这么低,生活成本这么高,他们为什么还要拼死拼活往外挤,为什么不安安静静地留在家乡,找份工作,生活成本又低,又能与家人在一起,并且还能很好的照顾、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一直认为,农民是很憨厚、老实的,只要能生活,再苦再累也不怕,当在土地上累了一年到头来还是只能填饱肚子,当本地的工厂陆续关停,他们也便把目光投向了经济发达、需要劳动力大的
地区。大量的劳动力输出,当留在本地的还只是些老人、小孩和妇女的时候,那么还拿什么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依靠什么来实现本地的民主,国家的发展不光要有人才,更要有民众的参与,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