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章-厌氧生物处理
IC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UASB反应器的若干发展形式 IC反应器的主要创新点: (1)实现自发的内循环污泥回流; (2)引入分级处理,并赋予其新的功能; (3)泥水充分接触,提高传质速率。 IC反应器的不足:反应器结构较复杂,施工、安装和日常维护困难;反应器高度大,水泵的动力消耗有所增加;反应器的结构尺寸和设计参数还需进一步探索。 15.5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 15.5.1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15.5.2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15.5.3 最适液相末端发酵产物的选择 15.5.1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是在上世纪70年代产生的。 其基本出发点是:在单相反应器中,存在着脂肪酸的产生与被利用(产甲烷)之间的平衡,维持两类微生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十分不易;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就是为了克服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上述缺点而提出的。 两个反应器中分别培养发酵细菌和产甲烷菌,并控制不同的运行参数,使其分别满足两类不同细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反应器可以采用前述任一种反应器,二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实现二相分离的方法主要有: (1) 化学法:投加抑制剂或调整氧化还原电位,抑制产甲烷菌在产酸相中的生长; (2)物理法:采用选择性的半透明膜使进入两个反应器的基质有显著的差别,以实现相的分离; (3) 动力学控制法:利用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生长速率上的差异,控制两个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使产甲烷菌无法在产酸相中生长。 目前应用的最多的相分离的方法,是最后一种,即动力学控制法。但实际上,很难做到相的完全分离。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主要特点: (1)有机负荷比单相工艺明显提高; (2)产甲烷相中的产甲烷菌活性得到提高,产气量增加; (3) 运行更加稳定,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强; (4)当废水中含有SO42-等抑制物质时,其对产甲烷菌的影响由于相的分离而减弱; (5) 对于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等),可以提高其水解反应速率,因而提高了其厌氧消化的效果。 15.5.2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国内外的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所采用的反应器形式来看,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两相均采用UASB反应器; 一种称为Anodek工艺,其特点是产酸相为接触式反应器,产甲烷相则采用UASB反应器。 国内常采用前一方式,欧洲常采用后者。 高希(Ghosh)等(1975)报道,采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剩余污泥,总停留时间约7d的处理效果,接近单相厌氧反应器21d的处理效果。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几种废水两相和单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结果对比表 15.5.3 最适液相末端发酵产物的选择 皮皮恩(Pipyn)等(1981)从发酵产物转化为CH4时所释放能量的角度考虑,认为最适末端发酵产物宜选择乳酸和乙酸(见下表);Pipyn等认为,在实际产酸相反应器中,控制乙醇和乳酸形成的运行条件比较苛刻,而且受到厌氧条件下细菌生长特性及环境条件的限制。 15.6 悬浮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 15.6.1 完全混合悬浮生长厌氧消化池 15.6.2 厌氧接触法 15.6.3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 15.6.1 完全混合悬浮生长厌氧消化池 完全混合悬浮生长厌氧消化池(Complete-mix Suspended Growth Anaerobic Digester)见下图: 完全混合悬浮生长厌氧消化池 完全混合悬浮生长厌氧消化池属完全混合搅拌槽式反应器(Complete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 ) 特点:没有污泥回流,HRT等于SRT,HRT一般为15~20d;工艺中生物持有量少,代谢速率低。 适用:处理固体含量高以及溶解性有机物浓度非常高的废水。 典型的有机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见下表: 15.6.2 厌氧接触法 厌氧接触法(Anaerobic Contant Process) 示意图见下图: 厌氧接触法 厌氧接触法的特点: (1)污泥浓度高,一般为5~10 gVSS/L,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2)有机容积负荷高,中温时,COD负荷1~6 kgCOD/m3·d,去除率为70~80%;BOD负荷0.5~2.5 kgBOD/m3·d,去除率80~90%; (3)出水水质较好; (4) 增加了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真空脱气设备,流程较复杂; (5)适合于处理悬浮物和有机物浓度均很高的废水 厌氧接触法 在厌氧接触法工艺中,最大的问题是污泥的沉淀,因为厌氧污泥上一般总是附着有小的气泡,且由于污泥在二沉池中还具有活性,还会继续产生沼气,有可能导致已下沉的污泥上浮。 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即: (1)真空脱气设备(真空度为500mmH2O); (2)增加热交换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