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激情与沉思的有机结合
激情与沉思的有机结合
————李白《蜀道难》赏析
闵阳清
【内容提要】: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借助神话、传说、想象、夸张等大量浪漫主义手法,不仅艺术的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奇险壮伟的山川,热情歌颂了祖国山川的瑰丽多姿,抒发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而且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寄托着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出普遍的人生之路艰难的嗟叹。并在蜀地政治环境险恶中,由山川形胜类比联想,联系社会现实隐忧时局流露出诗人对唐皇朝社会政治前途的忧虑和关切,诗作也在对山川景物的刻画中,显现诗人傲岸不屈的性格,叛逆不羁的思想,广阔豪迈的胸襟,全诗将忧时爱国的襟怀、仕途坎坷的艰难、怀才不遇报国无路的悲愤、傲岸不屈的个性高度统一。
《蜀道难》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李白在天宝元年(七四二)四十二岁第二次到长安时所写。《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乐府古提要解》说:“《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险。”李白之前,梁、陈间已有人拟作。诗人这篇便袭用乐府古题的传统内容而作。它的写作和作者在政治活动中第一次失败是密切相联的。
天宝元年,隐于剡中的李白,由于道士吴筠的直接推荐,更由于贺知章、玄宗妹玉真公主等的直接支持,唐玄宗征召李白入京。李白欣喜若狂,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已是逢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自以为可以大干一场,实现其“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宏愿。这二次入长安,开始唐玄宗对他格外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玉手调羹以饭之······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李阳冰《草堂集序》)可是冷酷的现实却无情地击破了诗人的理想。过了一段时间,他感到唐玄宗让他供奉翰林,只不过是赏识他的才华,把他看成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时当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唐玄宗已昏聩骄纵,朝中奸佞当道,自己所供奉的翰林,只不过是一个侯补官职的闲差,并不能实现其政治报复,性格高傲的李白锋芒毕露,藐视帝王权贵的傲岸作风,又引起了同事的不满。“揄杨九重万乘主,谑浪赤樨青琐贤。”(《玉壶呤》)招致了权臣唐玄宗的女婿张垍、贵妃杨玉环、宦官高力士等人的谗毁,嫉妒而蒙受谤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呤》)“谗惑英主心,思疏佞臣计”(《答高人》);更主要的是唐玄宗认为“此人固穷相”(段成式《酉阳杂俎》)“非廊庙之器”(孟綮《本事诗·高逸》)在唐玄宗的眼里,李白根本不是当官的材料。李白又把自己徜徉山水,归隐田园的想法公开表露出来:“待吾尽节报名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实际上是以欲隐求官。在长安诗人度过一段狂放纵酒的生活后,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谨小慎微,屈己下人,于是他上书请还。唐玄宗正好顺水推舟堂而皇之地将他逐出长安,“赐金还山”。对此,挚爱祖国,胸怀“奋其智能,原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之壮志的李白深感悲愤。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沮丧,而又有苦难言,“儿戏不足道, 五噫出西京,临当欲去时,慷慨泪占襟”(《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二入长安,欢笑而来挥泪而去。因而诗人在诗作中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把郁积在内心的愤懑发泄在对蜀道雄奇山川的刻画上,把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寄托在对祖国河山多姿多彩的热情赞美中,在对蜀地山川的描绘中,隐喻仕途坎坷,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遭踬碍的生活和实现政治报复的艰难,并在蜀地政治环境险恶中,由山川形胜类比联想联系社会现实,总结历史经验,把对时局的某些感受渗透到诗中,预感到唐帝国在盛世景象背后所潜伏着的深刻危机,从中流露出关心时局,对统治者在酿乱时期的社会政治前途深表忧虑和不安。诗作也在山川景物的刻划中,显现出诗人桀傲不驯的个性。全诗将忧时爱国的襟怀,仕途坎坷的艰难,报国无路的悲愤和傲岸不屈的个性高度统一。
爱国襟怀,仕途坎坷融于蜀道
描绘壮丽的祖国山河,表达自已的赞美与热爱,是李白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李白一生喜游名山大川。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他胸襟开拓,气概豪迈.诗人特别喜爱雄伟壮丽的祖国河山,他常常以饱满的激情热烈礼赞祖国多姿多彩的山川胜景,以情写景,景中有情.孕育中华民族的黄河母亲的形象。诗人咏唱最有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西岳峰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如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公无渡河》)。对滚滚长江诗人以“白浪如山那可渡”“涛似連山喷雪来”(《横江词》)“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