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武陵山区生态建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武陵山区生态建设

浅述武陵山区生态建设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生态建设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独立章节讲述,可见生态建设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解决好生态问题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不可逾越的环节。作者以建始县为个案,期望在对建始县基本的生态环境了解的基础上,发掘区域内所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建议,以利于更好的解决地区内的生态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建设;建始县;生态问题   一、建始县基本情况   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跨北纬30°06′至30°54′,东经109°32′至110°12′,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县域版图形似蘑菇,南北长89千米,东西最宽64.5千米,最窄处12.5千米,总面积2666平方千米。辖6镇4乡,410个村、社区。共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万。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水田6万亩。最高点为北部太平峰,海拔2090.1米,最低点是东南部野三口(野三河汇入清江处)海拔213米,平均海拔1152米。全县森林面积23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0%。县域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山地气候。209国道,沪蓉高速和宜万铁路穿腹而过。有“富硒王国”之称。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常年产煤60万吨以上。硫铁矿、铁矿、石煤、高岭土、大理石、菊花石等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40亿立方米,县境内有2km以上的河流121条,长986.1km,地下水总储量达7.8亿立方米。   二、建始县生态建设的现状   本节主要从环境现状、林业建设现状两方面对建始县生态建设的现状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环境现状   1. 水环境现状。建始县城乡1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广润河七里坪段水质稳定在Ⅲ类,下游弓箭岩段水质确保在Ⅳ类,清江景阳段水质稳定在Ⅱ类。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11年64.61万吨、2012年61.58万吨,达标率均为8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2011-2012年为85%,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约为50%。全共有18套废水治理设施,但总体来说,全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设备少,处理率低,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2. 大气质量环境现状。建始县大气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工业废气排放量2012年133749.22万标米。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2012年490.741万吨,达标率均为37%。业州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以上,各乡镇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Ⅱ级以上,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   3. 固体废物利用现状。建始县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其数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困难。二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乡镇生活处理率只有50%,大部分垃圾仍呈现露天堆放状态,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危害很大。   4.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综合来看,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的六类垃圾污染日益突出。二是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重开发利用、轻生态保护甚至乱采滥挖导致了资源浪费、植被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三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四是农村涉及面广,基层日常环境能力薄弱,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二)林业建设现状   1. 森林资源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266571.6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88235.12公顷,非林地面积78336.55公顷,活立木蓄积7428376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23%,林木绿化率77.47%。有维管束植物约200科近700属1400余种,其中主要用材树种、经济树种52科、115属、231种,干鲜果类14科、24属、60余种。   2.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1)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现状。截止2011年底,林果基地总面积已达172万亩。一是以马尾松为主的一般用材林基地达到100万亩;二是以日本落叶松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总面积达到45万亩;三是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达到10万亩;四是以油茶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达到3万亩;五是以杜仲为主的药材基地达到14万亩。(2)林业企业发展现状。该县林业企业发展自“十五”时期起步,它涵盖林木、林药、林果及林副产品的种植培育、加工销售,林下经济,花卉苗木,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方面,经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