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榆木山岩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榆木山岩画

浅述榆木山岩画      (肃南县文物局,甘肃 肃南 734400)      [摘要] 榆木山水草丰美、山势绵延、地形复杂,曾是甘州回鹘时期裕固族可汗的皇家牧场,是历代游牧民族放牧的沃土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点。榆木山岩画的内容、风格及手法别具一格,对于研究古代民族的历史、生态、文化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榆木山岩画;古代民族;游牧文化;农耕文化      榆木山位于河西走廊南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榆木山内,与高台、临泽两县接壤。这里水草丰美、山势绵延、地形复杂,曾是甘州回鹘时期裕固族可汗的皇家牧场,是历代游牧民族放牧的沃土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点。这里众多的岩画编制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和许多奇幻迷离的故事,展现了一幅幅壮美而神圣的历史画卷。这些岩画保留了古代民族的历史、生态、生产、生活、文化等历史信息,它是写在石头上的史书,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丰厚财富。   一、榆木山岩画的内容和手法   榆木山岩画内容分为动物图、狩猎图、战斗图、符号等,以动物居多,动物主要分为家畜和野生两类。其中又以牦牛为多,既有家养牦牛,也有野生牦牛,两者区别十分明显。家养牦牛尾巴下垂,野生牦牛尾巴上翘呈圆形。牦牛有单个,也有多个。还有黄牛、狗、狐狸、狼、豹、鹰、岩羊、盘羊、山羊、兔、骆驼等。   岩画表现狩猎内容比较生动,有的猎人骑射,左手持弓,右手已收回,箭已出弦,前面的野牦牛已中箭,还在拼命跑,猎狗也在追中箭的野牦牛,右下方又有身躯高大的豹子,一头野牛低头做出要抵架的姿态,豹子胆怯不敢下手而逃跑;有一处岩画,空中一只猛禽俯空,一只大羊领着小羊奔跑,这只猛禽似乎瞄准了小羊,开始收翅而降。也有战斗场面,两人骑马对恃,手中的兵器碰在了一起;两人身体后倾,两马翘起了尾巴,战斗显得十分激烈,而下方一人骑马挥舞旗帜,呐喊助威。   此外,还有手印、脚印、树、人头等图案以及一些奇特的图案,看起来像是云彩,又像是文字。有一处较长的线条,看起来很像龙,又像是空中闪电。有些图案,一个圆圈,周围有莅条,像是太阳闪射着光芒;有的圆圈中间有十字,像是宗教图案。另在一处石头上刻有如意图案,下面是藏文。据牧民说,在榆木山西端山顶有一块巨石上有密集的岩画,有动物、人、文字等图案。   榆木山岩画凿刻的手法不尽相同,多为阴刻,用金属钝器敲凿而刻,有轮廓线刻、中空全刻、点刻轮廓,也有个别阳刻。从凿刻技巧看,有的线条流畅,布局合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个别还用夸张手法进行艺术化处理,这些可能是一些专业人员应邀而作。有的画法简单,动物有大致的外貌,四肢及头尾都是直线,可能为牧民自己凿刻。榆木山岩画的很多内容及风格、手法与青海、新疆、内蒙的岩画完全相似,但也有不少内容别具一格,尤其是一些奇特图案、文字是我国境内其他地方没有发现的。   二、榆木山岩画的含义及溯源   1987年文物普查时只发现了两处榆木山岩画,当时初步确定为秦~汉时期。后来,经普查发现部分岩画可能要早于这个时期。这些岩画刻在原始岩石上,经风吹雨淋,阳光暴晒,已模糊不清,这部分约占岩画总数的10%,内容为单一的动物,年代可能要早于秦汉时期。还有一些岩画则刻在表层脱落的二层岩上,这些岩画延续时间较长。榆木山主峰3180米处石刻“大山口”三个字,是近几十年所为。榆木山为河西走廊南部最近的山麓,历史上曾有多个游牧民族居住,据考古资料及文献记载:“从远古时期,曾出现过鬼方、猞犹、舍夫和戎、狄等民族和部落,他们大约是中国北方早期岩画的作者。”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相继居住的少数民族有东胡、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回鹘、党项、吐蕃、女真、蒙古等民族,虽然民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大概都不会放过榆木山这片肥沃的草原,他们发展畜牧,一年四季在马背上辗转,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流星般一闪而过,加之游牧民族丧葬习俗也比较简单,入葬东西很少,所以在此没有出土过较有说服力的历史文物。那时许多民族还没有文字,他们将当时的生产、生活、思想精神寄托凿刻于石。其具体年代为何时,今人难以确定。从有关资料看,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岩画距今约4万年,至于中国岩画年代的上限,学者意见不一,主要有三四万年和1万年两种说法。因受客观、主观条件限制,无法全面进行科学断代,现仅结合有关情况作一些分析。   图腾说:历史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如藏族历史上曾以牦牛为图腾,他们把牦牛奉为保护神;羌族曾以羊为图腾;哈萨克崇拜天鹅;土家族以虎为图腾;古突厥人以狼为图腾,在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把狼描绘成神,一条从天而降的苍狼为乌古斯军队带路,所到之处,战无不胜,狼成为乌古斯部落的保护神。古突厥人、回鹘人都有狼头旗。而龙则是中华各民族的图腾,汉代以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