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私淑录(清)戴震 新格式.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簡介 《孟子私淑錄》是錢穆先生在抗戰時得到的,原為照曠閣鈔本,未 刊行,大家都不知道戴東原有這一本著作。故都失陷,錢先生以原書 估索價昂,遂錄副藏行篋中入湘、轉滇而後入蜀,最後是在1942年三 月交由四川省立圖書館編輯《圖書集刊》的創刊號印出。錢先生的弟 子余英時教授把戴東原這部著作收錄在他的《論戴震與章學誠》一書 中,我是根據余先生的那本書鍵入的。 1942年在四川印行戴震此書時,錢穆先生特別寫了《記鈔本戴東原 〈孟子私淑錄〉》一文,在該文中,錢先生認爲《孟子私淑錄》在《 緒言》之後和在《孟子字義疏證》之前,我則認爲《孟子私淑錄》在 《緒言》之前,根據是《緒言》中卷有一部分為《孟子私淑錄》所無 ,顯然是《緒言》對《孟子私淑錄》有所增訂。 卷一 問:《論語》曰:性相近也,習相近也。朱子引程子云 :此言氣質 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則性即是理,理無不善。孟子之言 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按此,似《論語》所謂性,與孟子所謂性 者其指各殊。孔子何以舍性之本,而指氣質為性?且自程朱辨拼別孰言 氣質、孰言理,後人信其說,以為各指一性,豈性之名果有二歟? 曰:性一而已矣。孟子以閎先聖之道為己任,其要在言性善。使天下 後世曉然於人無有不善,斯不為異説所淆惑 。人物之生,分於陰陽氣 化,據其限以所分謂之命,據其為人物之本,始謂之性。後儒求其說 而不得,於是創言理氣之辨,其於天道也,先歧而二之,苟知陰陽氣 化之為天道,則知性矣。(一) 問:何謂天道? 曰:古人稱名,道也、行也、路也,其義交互相通,惟路字專用途 路,《詩》三百多以行字當道字,大致道之名義,於行尤近。謂之氣 者指其實體之名,謂之道者指其流行之名。道有天道人道,天道以天 地之化言也,人道以人倫日用言也。是故在天地則氣化流行,生生不 息,是謂道。在人物,則人倫日用,凡生生所有事,亦如氣化之不可 已,是謂道。《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此言天道也。《中庸》曰 :率性之謂道。此言人道也。(二) 問:《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程子云:惟 此語截得上下最分明,元來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識之。後儒言道, 多得之此。朱子云:陰陽,氣也,形而下者也。所以一陰一陽者,理也 ,形而上者也。道即理之謂也。朱子此言,以道之用,惟理足以當之 。今但曰氣化流行,生生不息,非程朱所目為形而下者歟? 曰:氣化之於品物,則形而上下之分也。形乃品物之謂,非氣化之 謂。《易》又有之: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直舉陰陽,不聞辨別所以 陰陽而始可當道之稱。豈聖人立言皆辭不備哉?一陰一陽,流行不已 ,夫是之謂道而已。古人言辭,之謂、謂之有異。凡言之謂,以上所 稱解下,如《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為性 、道、教言之。若曰:性也者,天命之謂也;道也者,率性之謂也; 教也者,修道之謂也。《易》一陰一陽之謂道。則為天道言之。若曰 :道也者,一陰一陽之謂也。凡曰謂之者,以下所稱之名,辨上之實 。如《中庸》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此非為性、教言之,以 性教區別自誠明、自明誠二者耳。《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 謂之器。本非為道器言之,以道器區別其形而上形而下耳。形謂已成 形質,形而上,猶曰形以前,形而下,猶曰形以後,(如千載而上, 千載而下,《詩》下武維周。鄭《箋》云:下猶後也。)陰陽之未 成形質.是謂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器言乎一成而不變,道言 乎體物而不可遺,不徒陰陽非形而下,如五行水火金土有質可見,固 形而下也,器也;其五形之氣,人物咸稟受於此,則形而上者也。《 易》言一陰一陽《洪範》言初一曰五行,《中庸》言鬼神之為德 ,擧陰陽即賅五行、賅鬼神,擧五行亦賅陰陽、賅鬼神,而鬼神之體 物而不可遺,即物之不離陰陽五行以成形質也。由人物遡而上之,至 是止矣。《六經》《孔》《孟》之書,不聞理氣之辨,而宋儒創言之 ,遂以陰陽屬形而下,實失道之名義也。如千載而上,千載而下,《 詩》下武維周。鄭《箋》云:下猶後也。陰陽之未成形質.是謂形 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器言乎一成而不變,道言乎體物而不可遺 ,不徒陰陽非形而下,如五行水火金土有質可見,固形而下也,器也 ;其五形之氣,人物咸稟受於此,則形而上者也。《易》言一陰一陽 《洪範》言初一曰五行,《中庸》言鬼神之為德,擧陰陽即賅五行 、賅鬼神,擧五行亦賅陰陽、賅鬼神,而鬼神之體物而不可遺,即物 之不離陰陽五行以成形質也。由人物遡而上之,至是止矣。《六經》 《孔》《孟》之書,不聞理氣之辨,而宋儒創言之,遂以陰陽屬形而 下,實失道之名義也。(三) 問:宋儒論陰陽,必推本太極,云:無極而太極

文档评论(0)

文档终结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