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语用预设
浅述语用预设
摘 要幽默的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从语用学预设理论出发,对英汉言语中出现的幽默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语用学;英汉言语幽默;预设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1-0146-01
1幽默和预设
1.1幽默概述
“幽默”一词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已不陌生了。“幽默”又称为诙谐、笑话,包括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只是言语幽默,如幽默故事、小笑话及小品等。
“幽默”是humor的音译,1924年由林语堂翻译过来。言语幽默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反映。它具有愉悦、教育、亲善、化解等人际及社会功能。一般而言,幽默理论和幽默研究大体可以归入三大理论范畴:社会行为角度的优越论(Superiority/Disparagement Theory),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Relief/Release Theory)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Incongruity Theory)。
1.2预设理论介绍
预设也叫“前提”、“先设”和“前设”,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初由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撰写的《意义和所指》提出。他认为“如果人们陈述某些东西,当然总要有一个预设,即所用的简单的或复合的专名有一个意谓。”其意是说任何句子命题都存在一个明显的预设,且句子中所包含的名称有所指,即该名称所表示的对象存在。如:“Kepler died in misery.”这一命题就预设着“存在Kepler这样一个人。”该命题在其否定命题“Kepler didn’t die in misery.”中仍然成立。继弗雷格之后,英国哲学家罗素及斯特劳森又先后从语义角度对预设做出了各自的见解与研究。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斯托纳克尔等语言学家注意到预设和语境的密切关系,认为预设不但和语境有关,而且和发话者有关,即预设不是句子和命题之间的关系,而是发话者和语段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命题是发话者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预设,那么预设一定是交际双方的共知信息。因此,对预设的研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研究预设,认为一个句子一经形成,预设就己寓于句义之中,即语义预设;从广义上研究预设,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先知信息,即语用预设。由于预设的特殊复杂性,对预设的定义、范围、研究方法等问题,语言学家们都各执一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建立起一种完备的预设理论。本文旨在运用语用预设理论对英汉言语幽默进行解析,阐释预设理论对语言与幽默的价值所在。
2语用预设
语义预设是从语义即真值的角度对预设进行研究。这种预设是纯静态的、逻辑抽象的。而由于语句或命题的意义总是与其具体使用相联系的,是处于一定的语境之中的,所以,对预设采取单纯的语义研究显然不够。正因如此,有些学者试图从人的言语活动中,以“人对语句或命题的使用”中研究预设,这就构成了关于预设的语用研究,以此出发来考察和分析预设,便形成了不同于语义预设的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实际是言语交际双方共有的已知信息,共有知识是语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语用预设存在于语境中。“语境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词的上下文或者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在语用学领域中,语境研究占有核心地位,渗透在语用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3预设的性质与英汉言语幽默
3.1预设的可撤销性
预设的可撤销性指含有预设的话语在之前的谈话中出现后,说话者又补充出否定这一预设的语句从而导致前面预设的失效。幽默的言语中就经常会有借助预设的这一特性来表现的。如:
Teacher: Why did you late for school this morning?
Tom: Someone lost one dollar.
Teacher: Oh, now I know, you helped him find the money.
Tom: No, I stood on the money until the person went away.
当读到有人丢了一美元的时候,读者和老师都会自然的以为学生是为了帮别人找钱而迟到了,可当学生说是为了踩住那一块钱不让丢钱的人找到时,之前对学生留有的好印象便骤然消失,同时也不免因为学生的这一举动而哑然失笑。
3.2预设的适切性
在正常的言语交际中,预设要合适,才能进行适当的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才会更加有效。但有时言语交际双方或者有意或者无意地说出和预设矛盾的言语,违背预设的合适性,取得一定的幽默效果。看下面的对话:
Boy: May I hold your hand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