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零件在静载和冲击载荷下的断裂 第三节 零件在交变载荷下的疲劳断裂 第四节 零件的磨损失效WEAR FALAURE OF COMPONENT 第五节 零件在高温下的蠕变变形和断裂 CREEP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OF COMPONENT AT HIGH TEMPARATURE 2. 疲劳断裂的特点 低应力 突然性 疲劳断裂过程 疲劳裂纹萌生→裂纹扩展→最终破断 THE END 二、疲劳断口的特征 疲劳断口的形貌 疲劳裂纹扩展区 疲劳源区 分三个区域 最后断裂区 THE END 3. 最后断裂区 2. 疲劳裂纹扩展区 有疲劳条纹,呈 “贝纹状” 或 “海滩状” 1. 疲劳裂纹源区 疲劳断口示意图 内部缺陷(夹杂物,孔洞) 加工缺陷 (刀痕,微裂纹) 不当设计 (截面突然变化) 形成于应力集中处 有放射状线 THE END 三、无裂纹零(构)件的疲劳抗力指标 1. 疲劳极限和过负荷持久值 1) 疲劳曲线 旋转弯曲疲劳实验 疲劳曲线示意图 THE END 3) 条件疲劳极限 —不存在疲劳极限时,规定循 环基数 时的断裂应力 2) 疲劳极限 — 经受无限多次应力循环也 不断裂的最大应力 两种类型疲劳曲线:a)钢铁材料;b)部分有色金属(如铝合金等) 4) 过负荷持久值 —高于疲劳极限的应力下,在 规定周次断裂所对应的应力 THE END (0q1) — 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 — 缺口试样的疲劳极限 — 应力集中处的最大应力 2. 疲劳缺口敏感度 — q smooth specimen notched specimen 缺口处的应力集中及其对疲劳极限的影响: (a)静 载下缺口处的应力集中,(b)光滑试样1与缺口试样2的疲劳极限 — 应力集中处的平均应力 THE END 四、影响疲劳抗力的因素 1. 载荷类型 2. 材料本质 1)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疲劳极限 拉-压疲劳 扭转疲劳: 几种材料的疲劳曲线 THE END 3) 材料纯度对疲劳极限有明显影响 2) 材料组织类型对疲劳极限的影响 4043 钢纯度对疲劳曲线的影响 THE END 3. 零件表面状态的影响 1) 表面光洁度 2) 表面应力状态 表面残余压应力有利 4. 温度的影响 5. 腐蚀性介质的影响 THE END 黏着磨损 腐蚀磨损 磨粒磨损 接触疲劳 THE END 一、黏着磨损 1. 现象 2. 磨损机理 摩擦副正确配对 减小摩擦系数或提高表面硬度 减小接触压应力 THE END 3. 防止措施 如: 螺栓与螺母, 蜗轮与蜗杆… 粘着磨损示意图 “冷焊” →拉拽 二、磨粒磨损 1. 现象 如: 内燃机汽缸套 内燃机偏心轮 2. 磨损机理 磨粒磨损示意图 THE END 硬质磨粒嵌入→切削 3. 防止措施 磨粒磨损时相对耐磨性与材料硬度的关系 THE END 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三、腐蚀磨损 1. 氧化磨损 1) 现象 2) 原因 零件表面氧化膜反复形成→脱落 氧化膜疏松、与基体结合力差 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THE END 使零件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 3) 防止措施 2. 微动磨损 1) 现象 如: 嵌合连接的键、肖等的磨损 2) 原因: 交变载荷振动作用下的微小相对滑 动磨损 紧配合轴微动磨损的发生 THE END 3) 防止措施 压配合轴设计示例 THE END 采用垫衬 提高嵌合处表面硬度 改进设计减小应力集中 四、接触疲劳 1. 现象 THE END 在接触应力和 交变应力的联 合作下,零件 表面局部剥落 或产生麻点. 如齿轮、 滚动 轴承等 2. 形成机理 裂纹形成→扩展→剥落 THE END 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提高材料纯净度 提高零件表面光洁度 增大润滑油黏度 提高零件心部硬度和强度 3. 防止措施 高温蠕变现象 蠕变抗力指标 高温蠕变的防止 THE END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