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17.040.10
J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58—2017
代替GB/T1958—2004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检测与验证
GeometricalProductSpecifications(GPS)—
Geometricaltolerance—Verification
2017-11-01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国国家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I
GB/T1958—2017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相关符号 3
5一般规定 3
6检测条件 5
7几何误差及其评定 5
8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9
9测量不确定度 17
10合格评定 18
11仲裁 1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程图样和技术文件中的相关符号及说明 1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验操作 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检测与验证方案 28
附录D(资料性附录)最小区域判别法 94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在GPS矩阵模型中的位置 100
Ⅲ
GB/T195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58—2004《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与GB/T1958—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原来的《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修改为《产品
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检测与验证》;
——增加了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中涉及到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技术文件中的相关符号(见第4章和附录A);
——调整了几何公差项目及符号(见表1.2004年版的表1);
——将“一般规定”扩展修改为“一般规定”“检测条件”“测量不确定度”(见第5章、第6章、第9章;2004年版的第3章);
——将“形状误差及其评定”和“位置误差及其评定”合并调整为“几何误差及其评定”,并对章节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更新及编排(见第7章;2004年版的第4章和第5章);完善修改了“跳动”的定义及检测方法(见7.4;2004年版的5,4);
——修改了“基准的建立和体现”,对章节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更新及编排,增加了采用模拟基准要素和拟合(组成/导出)要素体现基准的图例;明确了基准目标是由基准要素的部分要素建立基准,其体现方法有模拟法和拟合法两种(见第8章,2004年版的第6章);
——将标准中的有关术语进行了相应的改动,如“被测提取要素”改为“被测要素的提取要素”;“提取导出球心,提取导出圆心、提取导出中心线”等改为“提取导出要素(球心、圆心或中心线等)”;
——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见第9章);
——增加了合格评定(第10章);
——修改了“仲裁”,并对章节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更新和编排(见第11章,2004年版的第7章);
——增加了几何误差的检验操作规范及缺省规范,给出了典型几何误差检验操作图例(图释)(见附录B);
——将“检测方案”修改为“检测与验证方案”(见附录C,2004年版的附录A),同时以原附录A方案的图例为基础,经筛选、更新、补充、调整形成了新的检测与验证示例。给出了基于新一代GPS操作技术的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方法和检验操作集示例。附录C的表C.2~表C.15的表中序号带**的表示修订后新增的示例,其中带*的示例采用了原标准中的测量装置和检测与验证方案,但更新了图例标注及说明;带·*的示例采用了新的测量装置和检测与验证方案:
——将“最小区域和定向最小区域判别法”修改为“最小区域判别法”,增加了位置误差的定位最小
区域判别法(见附录D.2004版的附录B);
——增加了在GPS矩阵模型中的位置(见附录E)。
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郑州大学、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上海大学、深圳市
IV
GB/T1958—2017
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明翠新、张琳娜、赵风霞、吴迅、李明、于冀平、瞿潮庆、郑鹏、王红、膝丽静、
李海斌。
本标准所代替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