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十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VIP

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十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十五)(含解析)新人教版

PAGE PAGE PAGE 1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十五)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答案】C 【解析】《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国家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八二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部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A项错误;“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B项错误;“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C项正确;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D项错误。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A 3、吴于廑在《世界史·近代史编》中写道:“他在安全地到达预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1498年4月,船队……横渡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亦称科泽科德)。”材料中“他”的航行 A.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B.使资本主义经济曙光出现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引发欧洲地区的商业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1498年”等关键信息,可以确定“他”是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达·伽马远航印度,开辟了亚欧贸易的新航线,使欧洲市场商业种类增多、商业中心发生转移,引发欧洲地区的商业革命,D项符合题意。 4、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的3倍: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也仰仗民铜。该材料体现了 A.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B. 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 D. 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 【答案】A 【解析】材料从瓷器制造、丝织业和冶铸业比较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比例,显然后者远远超过了前者,故A正确;海禁政策与国内手工业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古代一直重视重农抑商政策,故C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仍然占据主导,故D正确。 5、史载,清朝一位大臣给雍正上表:“君恩虽厚,臣虽死不能报万一。”但雍正看了后大怒:“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此事反映了 A. 雍正借助纲常伦理制约臣民 B. 清朝君臣关系日趋紧张 C. 此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D. 雍正不愿大臣记其恩惠 【答案】A 6、瞿秋白认为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败落瓦解之表象”,而“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画符的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要到《新青年》“反对孔教反对文言,反对一切宗法社会的思想,才为革命的中国’露出真面目”。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A. 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B. 没有改变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 C. 推动了“革命的中国“的到来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说辛亥革命仅仅是推翻了清政府,二是说明新文化运动完成了对封建文化的革命,因此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A项;C项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7、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列强资本输出迅速增长 B. 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 C. 民族资本社会地位提高 D.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甲午战争后3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等信息说明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初步发展阶段,该时期由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导致民族工业出现初步发展状况,故选择C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列强的变化;B选项错误,这与自然经济无关;D选项错误,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人认为东方民族是劣等民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20年游历中国之后却说,中国文化建立在比西方更人道、更文明的观念基础上。不安定和好斗造成罪恶,使生活充满了不惬意,西方变得更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