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述西贝柳斯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创作特征
简述西贝柳斯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创作特征
摘要:在北欧的芬兰诞生了一位震惊世界的音乐家--让·西贝柳斯(JeanSibelius)。其创作领域涉及到管弦乐、室内乐、管风琴曲、钢琴曲、歌剧、戏剧配乐、清唱剧、合唱、音乐剧等。他的钢琴创作时间集中于1893-1929年,数量有127首之多。《F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创作于1893年,属于他的早期钢琴作品。本文希望借助分析该曲的第一乐章,帮助人们了解西贝柳斯早期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促进人们对西贝柳这位北欧民族乐派代表人创作中的北欧芬兰音乐元素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西贝柳斯 创作背景 曲式分析 创作特征
一、西贝柳斯生平及创作背景
让·西贝柳斯(JeanSibelius),生于1865年12月8日,出生在芬兰南部的小镇。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西贝柳斯一生中创作了无数的经典作品,有享誉世界的《芬兰颂》(1899年)、以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为灵感创作的交响诗《库莱尔沃》(1892年)、传奇曲《勒明基宁组曲》(作品22)、交响幻想曲《波约拉的女儿》(作品49)及七部交响曲等作品。
西贝柳斯的钢琴作品创作时间集中于1893—1929这三十余年中,作品数量有127首。《F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创作于1893年,同属于西贝柳斯早期的钢琴作品还有《六首钢琴即兴曲op.5》等。奏鸣曲这一古老的体裁,在古典主义时期就得到了完善,而身为北欧民族乐派的西贝柳斯,即使只创作了《F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和三首小奏鸣曲(op.67),升f小调、E大调和降b小调(1912年),但是他丰富的运用了北欧风格,芬兰音乐元素,使得这一体裁重新绽放了光彩。
《F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的创作背景是:芬兰在19世纪初战争失败沦为俄国的附属国后,1890年,俄国颁布的法令激起了芬兰人民的爱国之情,全国掀起了民族主义浪潮。西贝柳斯以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为灵感,创作了具有非凡意义的交响诗《库莱尔沃》。《卡勒瓦拉》在出版后反响巨大,芬兰人民视其为精神支柱,激起了俄国统治下的芬兰人民奋起反抗,进行爱国独立运动。《库莱尔沃》这一作品结构宏大,在内容上展现了北欧大自然的景象和民族史诗的形象。之后,西贝柳斯又根据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创作了传奇曲《勒明基宁组曲》(作品22)、交响幻想曲《波约拉的女儿》(作品49)。可以说,《F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是在爱国主义思潮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是在芬兰人民英勇反抗俄国统治的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西贝柳斯身为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将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手法与传统的芬兰音乐元素相结合,展示了芬兰大自然的景象,对祖国自然风光的无比热爱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F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第一乐章曲式分析
可以说,西贝柳斯在创作《F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时,既使用了传统的奏鸣曲的创作方法,又使用了一些新的元素。第一乐章的具体分析如下:
呈示部(1—98小节):主部(1—20)F大调,分为a,b,c三部分,是9+4+7的非方整性结构。a(1—9)是第一乐章的主题,结束在F大调的Ⅲ级和弦上,开放式终止,推动了音乐的发展。b(10—13)双手是同步的音阶性的八分音符的流动旋律,11—12小节是8—9小节的高八度反复。c(14—20)以Ⅱ级和弦开始,结束在Ⅴ7上,是开放式终止。主部的旋律为全曲奠定了欢快的感情基调。连接部(21—40)分为a,b,c,d四部分,是5+7+4+4的非方整性结构。调性发生转变:F大调—降A大调—降E大调—c小调。a部分是主部a句的不完全再现,它在低八度的音区上结束。b部分引入全新的素材,出现了大量的变化音。c部分右手五度音按小二度上行进行,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性,推动音乐副部主题的出现。d句转入c小调,左右手的连续三连音和弦更加的不谐和,并最后结束在Ⅴ7和弦上。副部(41—62)是抒情性的旋律线条。在41—44小节中出现的大跳,十度和弦,八度双音等扩大了音域,从音响效果上更加丰富。49小节新节奏型的出现是副部主题展开动力的其中一个因素。59小节新材料的运用预示着音乐朝着更宽广的音乐进行。63小节右手八度大跳和左手持续性颤音是促进副部主题展开动力的又一因素。75—80小节中每小节第一个音是c小调的主和弦,这是75—80小节的隐藏旋律,这与浪漫派代表人物舒伯特等的作曲手法有相似之处。在95—98小节中转入E大调,为展开部作了准备。
展开部(99—204):引入部分(99—130),调性在结束部最后两小节已转入E大调。99小节引入呈示部的副部主题的同时又有了一些新颖的材料出现。111小节左手十度大跨度和弦和右手八度和弦使全曲达到高潮,115小节中出现了主部的旋律形态,左手在加入和弦外音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简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 简述初中语文小组合作.doc
- 简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doc
- 简述功能学派.doc
- 简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之重大制度变化.doc
- 简述化工工艺分离过程.doc
- 简述化学教学.doc
- 简述医院财务控制.doc
- 简述南方红豆杉种子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doc
- 简述博物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doc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度中考政 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政治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吉林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
- 竞聘技校数学老师演讲.docx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