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评价标准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篆书评价标准剖析

篆书评价标准剖析   摘 要:在当今书坛功利的驱使下,篆书已经被所谓的艺术家写得面目全非。一些书家为了经济利益和名气,为了上展览,突破了篆书书写的基本规则。也许有人会说,艺术需要抒情,艺术需要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遵守书写规则。就拿近几年的展览来看,篆书日新月异,什么形式都有,这就导致了篆书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审美取向完全跟着评委的主观意识走,不免使篆书创作流于时弊。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重点论述了篆书的书写规则,也可以说是试图找出其统一的评价标准,重点从篆书象形结构、笔法和气韵三个方面来讨论篆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篆书;象形结构;笔法;气韵;评价标准   一、象形结构   众所周知,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但是线条最初的用途主要是用来表现事物形状的。许慎《说文解字序》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1]。”这里指出,古人已经善于法象天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说文解字序》又云:“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2]。”这里所说的仓颉造字,也是对鸟兽等自然界观察为基础的。我们姑且不论是谁创造了汉字,但是可以明确得到汉字确实效法自然的,其本质上是一种象形结构。汉字的构造方法“六书”,其实也都是以象形部件为基本结构来丰富和发展汉字的。   前文提到的汉字,其实可以被理解为篆书,也就是说成是篆书的象形结构。它是篆书外在的“造型美”。同样地,篆书的象形结构还有其内在的“造型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3]。”包世臣《安吴论书》亦云:“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椤!币簿褪撬担?不管何种书体,都必须像人一样有血有肉,有筋有骨,这样的字才能美,才有生气。篆书的象形线条并不是生硬地组合在一起的,每根线条之间的气要相连。不仅要注意篆书的外在象形,还要给予其内在的生命力。线条要“画成其物”,更要“随体诘屈”,尊重象形结构内外的“造型美”。   二、用笔   用笔标准可以概括为丛文俊先生提出的“篆引”笔法。“篆”代表篆书线条的等粗,排列组合的等距等曲等长,式样的转曲摆动之类似图案花纹的特征[4]。我们可以概括为“四等”,用来作为篆书的书写标准。“四等”标准的形成很好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的帝王至高无上的统治秩序,也跟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启功先生认为“引”就是画线、画道,“篆引”就是指画出匀净、圆转而庄严的线条。唐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5]。”这里的“婉”可以理解为婉转、圆转,“通”可以理解为圆通、气通。由此可以看出篆书崇尚圆转、气通,转折多用圆转,线条之间力求贯气。王澍《竹云题跋》云:“篆书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齐。三者失其一,奴书耳[6]。”《衍极卷四》亦云:“字贵方,得势不可转,转则圆。篆圆也,圆其用而方其体。篆通而隶僻,篆明而隶晦,篆巧而隶拙,篆纵而隶拘[7]。”这两篇书论对篆书“圆”的特征给出了明确阐述的同时对圆而劲也给出了肯定。张怀??在《评书药石论》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书亦须用圆转,顺其天理;若辄成棱角,是乃病也,岂曰力哉[8]。”我们可以得出篆书线条“圆”才能有劲有力,这样才能站得住。刘熙载在《艺概?书概》还指出:“篆取力?m气长,隶取势险节短,盖运笔与奋笔之辨也[9]。”这里的“运笔”就说许慎所说的“引笔”。“力?m”要求中锋用笔,藏头护尾,不能出锋,笔力要集中,线条要有力;“气长”跟“婉而通”异曲同工,要求线条之间贯气,从第一个线条到最后一个线条气都要相连,中间不能断气。看来,“引”并不是简单地画线,它要求画出的线条不仅要“婉而通”,还要“力?m气长”。我们不妨用“婉而通”“力?m气长”来解释篆书的“引笔”。这样,篆书用笔标准“篆引”笔法似乎可以有了一个比较精炼的解释:“篆”即是“四等”,而“引”即是“婉而通”“力?m气长”。   三、气韵   即“金石气”。“金石学”兴起于清朝,也成就了清朝“金石学”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清刘熙载《游艺约言》云:“书要有金石气,有书卷气,有天风海涛、高山森林之气[10]。”“金石气”是篆书体系非常显著的审美特征,它能给人以浑厚、苍劲的审美感受和天然的气息。首先,篆书“金石气”能给人带来浑厚的审美感受。无论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还是甲骨文和篆书石刻文字,经过自然界的腐蚀和风化,线条呈现出一种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