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初中教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 《论语》十二章 *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背诵短文,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教学目标 *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 四书: 《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 “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银杏“多果,象征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 1、论(lún)语 陬邑 (Zōuyì) 不亦说(yu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 2、三省(xǐng)吾wú身 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 传(chuán)不习乎 3、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 不逾(yú)矩(jǔ) 5、学而不思则罔(wǎng ) 思而不学则殆(dài) 6、贤哉(zāi) 一箪(dān)食 在陋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 7、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8、曲肱(gōng)而枕之 10、逝者如斯夫(fú) 12、博学而笃(dǔ)志 读课文,注意下列读音 * 学习态度 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学习方法 1、4、5、12 1、2、3、6、8、11 7、9、10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以小组为单位,给它们分分类吧。 探究释疑 *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点字词解释: 子:先生,指孔子。 (2)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接。 时:按时。习:复习。 之:代所学的知识 (3) 亦:副词,也。 说:通“悦”,愉快。 (4)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人不知而不愠: 却,但是。 连词,表转折。 (6) 愠:生气,发怒。 (7)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翻译: 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段解: 第一句讲学习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