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七章_利他行为(精品·公开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_利他行为(精品·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环境 天气条件 Cunningham1979年研究:人们更愿意在天气好的时候帮助他人。 城市规模 城市过载假设(urban overload hypothesis):住在城里的人经常被过多的信息所包围,使得他们经常独善其身以避免被信息所淹没。 时间因素 有时人们觉得自己太匆忙了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帮助他人。 达利和巴特森(DarleyBatson,1973)实验 被试在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情况下,会主动权衡各种因素的成本和收益,最终做出采取何种行动的决定。时间压力是是否引起利他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时间因素 事件的紧急性 对紧急事件的评定 肖特兰德和哈斯顿(Shotland Huston ,1979) 紧急事件的特点 突然或出乎意料地发生; 当事人可能要受到伤害或已经受到伤害; 随着时间的延续,情况越来越严重和危险; 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当事人; 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事人帮助。 紧急情况是利他行为唤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个体因素 助人者:谁最可能提供帮助 人格特征 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助人者的一些特定人格特质和能力可以使其更愿意帮助他人(Knight,Johnson,Carlo,Eisenberg)。 当时心境 心境是指一种弥漫性的微弱的情绪状态。 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会对利他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个体因素 助人者:谁最可能提供帮助 当时心境(续) 个体积极的心境可以增加其产生利他行为的可能性,从三个方面导致利他行为的增加性: 帮助他人是一个延续我们好心情的方法; 好心情会使我们看到生活的阳光一面; 好心情可以使我们自我注意,使得我们更可能根据价值观与理想行事。 坏情绪若使得人们更多关注自身和自己的需要,就会降低对他人提供帮助的可能。也可能带来对自疚的补偿。 个体因素 助人者:谁最可能提供帮助 助人动机:个人困扰与移情 个人困扰(personal distress)是指当我们自身对于他人困境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如震惊、恐惧、焦虑、无助等。 移情(empathy)指的是个体在关注到不幸者的需要和情感时,体会他人痛苦的感受或见解,分担他人的痛苦,产生对他人的同情和关心的感受。 个人困扰会使人们感受到焦虑和恐惧,移情则让人们感受到对他人的同情和悲悯,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情感。 个体因素 助人者:谁最可能提供帮助 助人动机:个人困扰与移情 个体因素 受助者:谁最可能获得帮助 性别和年龄 女性被助的机会多于男性。 当发生危险时,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高的助人倾向,但这仅仅针对女性求助者,尤其是漂亮的女性求助者,而不是男性求助者。 女性助人者则不会受到求助者性别的影响,而且女性也会表现出较高的助人倾向。 老人和孩子获得帮助的机会较多。 个体因素 受助者:谁最可能获得帮助 是否受他人喜欢 人们更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外貌上有吸引力的人更可能获得他人的帮助。 本森(P.L.Benson)等人1976年实验 人们更愿意帮助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 安姆司威勒(T.Emswiller,1971) 个体因素 受助者:谁最可能获得帮助 是否值得他人帮助 根据归因理论,潜在的助人者会考虑寻求帮助的人需要帮助的理由。 我们更容易帮助那些我们认为他们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却必须求得帮助的人。 我们往往拒绝帮助那些由于自己的过错或不适当的行为而遇到麻烦的人。 内外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因外在因素陷入困境,与内在因素相比,能够获得帮助的机会较多,因为这具有较高的合法性。 由天灾人祸而陷入困境的人,理应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别人也有责任帮助落难的人。 个体因自身的疏忽而导致必须求助于他人,并不会激起他人对社会责任规范的意识感。 内容提要 利他行为概述 1 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 2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3 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者效应 4 紧急状态下的冷漠 1964年3月一个夜晚,在美国纽约市吉加登斯这个僻静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惨案。在夜间三点钟一个叫基蒂·吉诺维斯的妇女下夜班回家,当她正沿着大街行走时,突然一个男从从黑暗处冲出来袭击她,当时她挣扎着并大声呼救。经过一阵博斗以后,她受了重伤。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挣脱了袭击者,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沿大街奔跑,几分钟以后,那个男人又抓住了她,又是一阵的挣扎。搏斗持续了半个小时,最后被杀死。令人不解的是,在半个小时里,她的叫声和搏斗声,在出事地点周围的楼群里至少有三十八个人听到了,他们中有许多人走到窗前,看到了发生的事情,然而,没有一个人出去救助,甚至也没有一个人去报告警察。 这个事件当时引起了整个美国社会的哗然,特别是引起社会心理工作的普遍关注和深思:为什么当有人惨遭杀害,而那些能够给予帮助的人却袖手旁观呢? 非紧急和紧急情况下的利他 事件的特性 非紧急状况 紧急状况 危险性 没有危

文档评论(0)

花好月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