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精神世界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阮籍精神世界剖析

阮籍精神世界剖析   摘要:阮籍是竹林名士的代表人物,他的玄学思想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他的旷达风神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一度成为两晋文人的精神领袖。他的《咏怀诗》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他的精神世界不仅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世界,而且映照出了整个时代的文化脉络。   关键词:阮籍;精神世界;理想;自由;苦闷   阮籍年幼丧父,其家世、经历及性格都有很大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用衡量常人的眼光衡量阮籍,分析其精神世界,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挖掘。   一、集体无意识――社会氛围无形中对人格塑造之影响   从汉代儒家经学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儒家的伦理道德日益深入到日常生活,从而成为百姓特别是读书人家“日用而不知”的社会道德规范与价值标准,“三纲五常”成为一种仿佛先天既存在于人脑中的集体无意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与之相关的礼仪规范也成了必然。《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母死一段中,特赞其“性至孝”而“不拘礼教”,只有当礼教已成为所有人的行为规范时这种不拘礼教之行为才会如此引人注目。阮籍也正是因为深知礼教为何物才用这种至情至性却又似乎偏激的行为蔑视礼教,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阮籍蔑视的是礼教已丧失生命力甚至变得虚伪的繁文缛节,而“孝”已成为从内心深处流露的真情,成为血液的一部分。并且,在接受教育之后,儒家的行为规范与价值标准的影响更加深刻。   汉末动乱,儒家礼教的大厦本已崩溃,但紧接其后的乱世又使怀疑与批判儒家思想的思潮变成对时代意识形态的重新建构。生民涂炭,秩序崩溃的局面使士人们满怀建功立业之理想,投笔从戎。儒家的礼教重新成为重建社会秩序的思想资源,魏、蜀、吴三国都在政治经济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到了相对稳定之时,政治中枢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家思想。同时,战乱又使人感觉到人生苦短,生命意识被激发,个体意识觉醒,汉末的批判与怀疑的思潮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生命意义,人们及时行乐,追求生命密度的生活;吟诗作文,进行生存价值的思考,感叹人生无常的悲凉。这种多思多愁慷慨悲凉的时代情怀笼罩着整个文人世界,阮籍作为“建安七子”之一阮璃之子,又因其年幼失怙,性情柔弱,在不知不觉中受这种情怀的浸染是肯定的。而从汉末以来便盛行的人物品评风气也使一个人更加注重别人的评价,从而在不自觉中受着时代风气的影响。   二、士人的普遍理想与追求――士志于道   作为一般的读书人,思想世界是受着家世、教育、政治环境和前人的思想资源四方面的影响的。阮籍出身于“世皆儒学”的阮氏,也不例外。   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志》,阮氏以国为氏,乃商朝偃姓诸侯国的后代,最初生活在“岐、渭之间”,《阮氏姓谱》云:“殷有阮国,在泾、渭之间∥文王侵阮是矣。子孙以国为氏”。可见陈留阮氏很可能便是由此发源,不过由于时代久远,不能确证。两汉400多年间见于文献的阮姓人物有阮仓、阮胥卿、阮谌、阮敦,阮况五人。其中东汉名士、经学家阮谌官至侍中,为陈留阮武,之父。阮武,字文业,学识渊博,为人豁达,官至晋清河太守,弟炳字叔文,精通医术,撰有《药方》一部,官至河南尹。阮籍年幼失父,受阮武兄弟的影响应当很大。阮敦曾任巴吾令,子阮璃受业于蔡邕,蔡邕为儒学大师,同时又精于书法音乐,对《论衡》颇有兴趣,阮踽受之影响,博学多才而性中又有一种逸气,诗文更有一种悲天悯人之心,诗中那种源自敏感神经和时代情怀的悲凉在阮籍的诗中不止一次出现,诗中的无奈与伤感既是时代的情怀,又有个人悲悯的气质。气质与性情是可以遗传的,特别是在这种时代情怀之下。   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实行,魏晋时代的教育不及两汉发达,但同时,由于乱世中统治者对构建并稳定社会秩序有着强烈的要求,以名教为代表的儒家秩序被统治者奉为治国之本,整个社会教育还是以儒学为主流的,因此,儒家的礼仪规范、价值标准以及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依然影响着大多数读书人的精神世界。阮籍也不例外,儒家思想塑造了他崇高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史载“籍本有济世志……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在这里,阮籍那种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孟子。从道德感到使命感,从个人的修养到天下的教化,正是儒家“修、齐、治、平”的体现。   然而,阮籍却“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不仅没有尽到“弘道”的责任,反而在编写史书时“多为时讳”,这显然违反了他的本意,这是由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决定的,“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阮籍用醉来与当权者虚与委蛇,可见,原来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已成梦幻泡影。不仅理想不能实现,连性命都随时处于危机之中。而统治者高扬名教来维护自己的政统,可此时的名教却完全不是阮籍理想的那样,而只是一个高悬的躯壳,是统治者谋取权力巩固统治的工具。完美的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