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桐先生临床病案及总结写法浅述.docVIP

赵树桐先生临床病案及总结写法浅述.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树桐先生临床病案及总结写法浅述

赵树桐先生临床病案及总结写法浅述   摘 要:赵树桐先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了大量病案;晚年在整理病案时提出了有关病案写法、总结写法以及医论写法等问题。指出病历必需真实,临床要重视西医检查而不为检查结果所囿,治疗过程应如实记录,不能只写好的方面;医论是对于一个疾病或一个问题有了深切的临床体会后,形成的经验总结;作为医生还必须重视医务道德的修养。   关键词: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病案;赵树桐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87-03      临床病案书写是自古以来历代医家非常重视的工作,不仅可以记录疾病诊疗过程和思路,而且可以事后总结、分析得失,以提高临床疗效和理论水平。历史上最早的病案可以说是《左传》所载的秦和诊晋侯之疾,至于《素问》的部分章节已经体现了病案记载和病情分析的过程,汉代的《仓公诊籍》已经基本形成了临床病案的雏形。此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实际上就是对数十个病案进行分析总结;清代的?嘉言等提出了脉案的书写格式,对病案书写进行了初步格式化。这个时期,病案形式多样,形成了专门的医案专辑,而且还有名家选编评点的专辑,使病案学发展到新的高峰。建国后各地医家发表了不同形式的医案,自八十年代开始便有了病案书写规范,虽然经过几次修订,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赵树桐先生又名赵桐,字仲琴(1908~1983),河北河间人,生前供职于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四、五届省政协委员。先生15岁学医,20岁应世,20世纪30年代即在本县享有盛誉,40年代行医于北平,并在北平中医研究社供职,在此期间出版《苦海使命记伤寒经解》和《苦海使命记金匮经解》,得到萧龙友先生的高度赞赏。1956年起先后在河北省卫协会、河北第一康复医院、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省医学科学院讲课及临床,积累了大量的诊疗记录。先生生前将1975年以前所整理的病案分别命名为《度金针医案》和《医林敝帚》。   先生自应世之初,即养成了记录脉案的习惯,一个患者诊疗结束后,即将脉案整理分析,探求得失,命名曰《临诊实录》,可惜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这部分资料大部分丢失了。现在所存资料大部分是先生在应征到省里工作以后记录的资料,大都经过先生整理;不仅记录有效病例,而且还记录了无效病例,甚至自己都不满意的病例,为的是总结经验,为他人提供借鉴。在《医林敝帚》中还记录了数例高普全老先生的有效病案。先生晚年在整理病案时曾经提出了有关病案写法、总结写法以及医论写法等几个问题。作者对赵树桐先生历年医案进行了初步整理,将先生有关病案书写和总结的有关特点进行初步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1 病案的书写必存真实      历代医家对医案非常重视。历史上,医生诊病有两种形式:一是应邀到病家出诊;二是病人前来医家就诊。有学问的医生不但要开具处方,而且要书写脉案。脉案也就是病历,包括了病人的一般情况、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可能的原因、医生诊查的结果、对于疾病的分析诊断、治疗的方法、用药的目的、药物的作用、药后的预测、病人的预后等等。脉案的书写,根据医家的学识和病情有繁有简,这一点从历代医案著作中可以看出。   先生认为:病历不同于诗赋文章,忌词藻浮夸;不同于说书唱戏,忌形容过火;务必踏实认真,详细推敲;务必反复辨证,丝丝入扣;必同法官的问案,供词不厌土俗,有一就录一,有二就录二;病历必存真实,然后综合分析,辨其真假,旁敲侧击,证据确凿;判词诊断,必要理充辞沛,引经据典,斐然成章。      2 辨证施治,与病人充分沟通,记录在案      先生尝论:“对症下药,据诊施方,方的意义,药的反应必预告之,必载病历,设或六淫骤感,七情偶伤临时解决,当机立断。”   先生常说:“壮者气行则愈,怯者著而为病,病人有自愈之能,而非尽医生之功。”治好一个病,如果不是详求资料,细致分析,有的放矢,那只能算瞎猫碰着死老鼠。      3 病案要借重西医检查,而不能为检查结果所囿      自清末以来,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特别是近几十年,发展迅速。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虽然与中医不同,但治病救人的目的是相同的。作为中医,不能以西医的理论方法指导临床,但是应该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优势。传统上治疗一个疾病,患者的症状消失,自我感觉无异就可以认为是治愈了,而实际上患者的理化指标可能并没有完全恢复。这就需要发挥现代理化检察的优势,进行充分的中西医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逐步上升为理论总结,逐步形成中西合流新医学派。真理不分古今中外,择善而从,不善而改,不存门户之见,惟义是举,既不充当洋奴,也不夜郎自大。   先生在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转归方面,强调理化检察的重要性,并如实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