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式再现.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式再现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再现   [内容提要]词与社会生活方式是两个差别较大的概念。宋代农村词以艺术化形式、语言和思维,再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观念、生活模式、社会交往,展示了一个封闭、平稳与和谐的古代农村社会。大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功能,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   [关键词]宋代;农村词;社会;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李 娟(1952―),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查清兰(1975―),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为06-07江西社科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为:06WX31。      传统文学比如诗文,对古代社会生活作了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但是由于“言志”、“载道”等主流意识的规范,其中的农村题材,不是士大夫的言志抒怀之作,就是“劝农”、“悯农”一类题材,再现农村风俗,农业社会、农村生活的作品反而退居次席。有意思的是,一向以偎红依翠为归的宋词,在苏轼“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1]的大胆尝试中,将笔触伸向竹篱茅舍,枣花菜花,不经意创作的农村词,却艺术地再现了农村林林总总的生活画面,诠释了古代社会生活方式,具有耐人寻味的认读性。本文从生活方式的内涵出发,即从生活观念、生活模式、社会交往三个方面探讨宋代农村词中的古代社会生活。      一、古代社会生活观念的演绎      生活观念是规范人们对生活方式作出选择的主观条件。离开了生活观念,生活就失去了导向和追求的目标。农耕文明的中国古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营造一个平稳和谐的社会环境。然而自古以来,县以下的农村基本处于分散状态、无为而治。选择合适社会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根本保证,秩序观因此成为古代农业社会基本的生活观念。此外,宋代的科举制向庶族倾斜,很多农家弟子放下锄犁,走进学校,耕读传家成为农村风尚。他们来自农村,又管理农村,农村与官场距离不再遥远,儒家勤政爱民的从政理念因此深入到社会的底层。这些都在宋代农村词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在宋代农村词中,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秩序的是辛弃疾的《清平乐#8226;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   辛弃疾的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透过这个家庭的生活状态,解读了中国古代社会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生活秩序,认识价值非常高。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不妨先读孟子一段语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3] 《孟子#8226;梁惠王上》   孟子这段话代表了儒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规范。孟子的秩序观集中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孟子《孟子#8226;梁惠王上》)这一推恩主张上。为了让全社会都理解并接受这一社会秩序,孟子用一个家庭的日常事务,具象化地演绎这推恩理念,使之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也避免了说教的呆板和枯燥。   辛弃疾的《清平乐》对孟子的社会秩序理念,诠释得透彻而形象。词中五个人,分为两组。一组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的白发翁媪。从词人对他们外貌的刻划看,二位老人已年过五旬,不到七十,正是“不负戴于道路”的“颁白者”。所以他们一边喝酒,一边闲聊,顺便帮着照看“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这个“无赖”的小儿,一派天真,是“幼吾幼”的对象,“最喜”传达的就是“幼吾幼”的爱意。大儿与中儿,由于年龄的差异,各自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二人分工的差异,同样包含了“幼吾幼”的深意。两个孩子的各安其位,黾勉尽力,正是“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自然结果。词中,辛弃疾以排比句式铺陈而下,使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家庭主角,男耕女织的夫妻二人,跃然于接受对象的心中。七口之家,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词人笔下的这个井然有序的家庭生活告诉人们:家庭是构成农村秩序的基础,秩序就体现在日常伦理亲情之中。   勤政爱民,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古代士大夫为官的基本职业道德。作为儒家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为官者在思想上树立不虚位、不渎职、黾勉尽力的职业意识。爱民,是要求为官者心怀仁爱之心,以民为子。在宋代农村词中,体现为官者勤政爱民意识的当属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浣溪纱》五首,作于任徐州知州之时。头年(1077)秋天,徐州水灾,接着一冬无雪,进入春季又是一春无雨。作为一州之长,苏轼亲自到徐州城东20里外的石潭祈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见闻一寄于词。祈雨得雨,这是巧合,但是祈雨之举背后体现的是封建官员恪尽职守、勤政爱民的精神。像“村南村北响缫车”、(《浣溪纱》[5]“问言豆叶几时黄”[6](《浣溪纱》)男女老少各司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