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报纸是做好新农村报道桥头堡.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报纸是做好新农村报道桥头堡

区域报纸是做好新农村报道桥头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统领农村工作的总目标,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部署,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加快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道,既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媒体面临的重大新课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萧山日报》提供了巨大舞台和广阔空间。   适合新农村报道的载体   新农村报道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就需要统筹安排,设置一些具体可行的载体,使新农村报道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及时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和成绩。      一、走上田间地头,将新闻视野前移。      1. 百村行   从2006年起,《萧山日报》就把建设新农村报道列为近几年内每年的一号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了一项贯穿几年的建设新农村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五十名记者进百村”活动,要求记者“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写农家事”,计划通过四年时间,走遍全区400余个行政村。自2006年3月23日活动正式启动以来,记者已走访230多个行政村,采写几百篇来自田间地头的鲜活稿件。这个栏目在启动当年就获得浙江省服务“三农”优秀栏目提名奖。   2. 见习村主任   “百村行”解决了记者身入田间和农家的问题,但如何深入了解和报道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仅仅“行”还不够。于是,在继续推行“百村行”同时,有重点地选择12名记者到行政村“挂职”担任“见习村主任”。见习村主任不仅是记者,更是村民的代表,民意的传声筒。见习期间,记者深入了解、关注、研究村情村务,协助村干部处理日常事务,解决村民关心的问题,同时,将所见所闻所感以新闻报道形式,在《萧山日报》推出的“见习村主任日志”上报道。“见习村主任”一推出就获得基层干部和村民一致欢迎。   3. 总编辑下基层   所有总编和普通记者一样,每年要参加记者进百村采访报道,同时,总编辑们还分片下基层,及时了解新农村报道在基层干部群众中的反映,与镇村领导共同策划选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大型报道,集中推进重点、难点工作的开展和宣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小记者走进农家感受变化   《萧山日报》拥有一只近千人的小记者队伍,每年都组织这些中小学生代表走到田头,走进农家,感受家乡巨变,领略新农村风采,并通过他们的眼睛和笔描绘出来。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更深刻地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感,让孩子们从小就传承好作风。      二、以充足的版面和栏目支撑强势推出。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8226;萧山百村行”专栏   除了日常报道,我们在头版显要位置开辟固定栏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8226;萧山百村行”专栏,以图文并茂形式,及时将记者一线采访报道出来。栏目时间跨度大,将历时四年,已刊发230余期;报道范围广,题材涉及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题材新,写法活,语言生动,事例贴近,深受读者喜爱。   2. “农家故事”专栏   这是《萧山日报》一个老栏目,也是一个品牌栏目,在新农村报道中,加入新鲜元素,报道发生在农家生活、生产中的新鲜事、有趣事,以农民视野,用农民语言,讲述他们身边的农民故事,折射出时代影子,反映出新农村建设成就。   3. “一镇一品”专栏   为加强对乡镇的报道,我们设置了《镇街新闻》版,除日常工作和典型报道外,重点培植一个全新栏目“一镇一品”,帮助全区22个镇街强势打造自己的名品名牌,变纯粹的新闻报道为新闻服务,既是各个镇街的经济特色,也使新闻报道更富个性化。   4. 调查专版   不定期以调查专版形式集中刊发记者调查性报道,这些新闻调查是记者走村入户后的心血之作,被认为是“对农村的真正关心之作,是对农民的真正感情之作,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有用之作”。   如2006年9月14日推出4篇调查,选择4个主题:农民的期盼、农村文化建设、农业技术和农村祠堂,从不同角度调查、解析农民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      三、转变观念,搭建新闻服务平台。      1. 今日帮办   “今日帮办”是个“倾听百姓呼声、解决市民难题、架起沟通桥梁”的公益性服务栏目,是读者反映问题、解决困难的一个通道,使事关老百姓的难事、急事、麻烦事及时有效得到解决,被赞为“及时沟通、化解矛盾、帮在实处”的好栏目。这个栏目从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向事件介入者转型,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实现新闻服务从静态向动态的提升,彰显新闻影响力;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百姓生活,服务读者,贴近民生,充分体现媒体社会责任。   如今年萧山出现卖草莓难,很多种植户陷入困境,我们及时搭建信息平台,在报纸和网络上同时开通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