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中国地质.PDF
第43 卷第6 期 中 国 地 质 Vol.43, No.6
2016 年12月 GEOLOGY IN CHINA Dec. , 2016
doi: 10.12029/g
雷坤超, 罗勇, 陈蓓蓓, 等.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地质, 2016, 43(6): 2216-2225.
Lei Kunchao, Luo Yong, Chen Beibei, et 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area[J]. Geology in China,
2016, 43(6): 2216-222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 1 2 1 1
雷坤超 罗 勇 陈蓓蓓 郭高轩 周 毅
(1.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2.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
提要: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中采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 )技术获取平原区
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基于GIS 空间分析平台,将多种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别与PS-InSAR 获取的地面沉降场形
变信息进行耦合研究,查明地面沉降与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1)北京市地面沉降发育较为严
重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平原区东部、北部以及南部等地,存在多个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152mm/a ,区域不均匀
沉降现象明显,并且有连成一片的趋势。(2 )地面沉降分布具有明显的构造控制特性,沉降区多位于几大活动断裂交
接部位的沉积凹陷地区,与第四纪沉积凹陷十分吻合。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具有明显的对应关
系,在有活动断裂通过的区域,地面沉降剖面线上表现出明显的转折或突变,断裂两侧区域不均匀沉降十分明显。
(3)地面沉降分层沉降量与对应层位上黏性土占比呈正比例关系,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与平原区的地层结构
及可压缩黏性土层厚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沉降范围整体由北西向的单一结构区向南东方向的多层结构区扩张。
沉降速率大于50 mm/a 的沉降区大多分布在黏性土层厚度大于100 m 的地区,几大沉降中心与黏性土层厚度较大地
区吻合较好。(4 )第二承压含水层(顶底板埋深100~ 180 m )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最大,沉降中心与该层位地
下水位降落漏斗区高度吻合,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贡献层位。
关 键 词:地面沉降;PS-InSAR ;GIS ;基底构造;地下水;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6 )06-2216-13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area
1 1 2 1 1
LEI Kun-chao , LUO Yong , CHEN Bei-bei , GUO Gao-xuan , ZHOU Yi
(1. Beijing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Beijing, 100195,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614东城残联西面复习题.doc
- 104学年度生物统一入学测验.docdoc.doc
-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doc
- 2002-2003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三地理测试题—人文.doc
- 2004年秋季江苏省干旱遥感监测研究-气象科学.PDF
-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杭州第十四中学.doc
- 2013年黑龙江省主汛期降水异常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分析-气象.PDF
- 2016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doc-宁波港.doc
- CPAM对疏浚淤泥中镉解吸行为的影响-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PDF
- o河qr段水域硅藻植物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PDF
- 南水北调东线淮安段里运河输水水质风险控制机制-水资源开发与管理.PDF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劳动力流动状况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PDF
- 台南市立民德国中一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成绩考查二年级地理科.doc
- 各种使用地容许使用项目及许可使用细目使用项目及-TNAA法规会专页.PDF
- 吉威时代2015校园招聘简章-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doc
- 吉林农业大学科技推广中心.doc.doc
- 固定资产折旧费工程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工程管理费东线泵站.ppt
- 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密度的估算方法研究①-ResearchGate.PDF
-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不同环境因子影响水华藻类生长和产毒的-环境化学.PDF
- 基于多源数据集成的松嫩平原土地资源空间数据仓的设计-计算机应用研究.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