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揚雄、桓谭、王冲、符人物介绍
第二章 揚雄、桓譚、王充、王符 揚雄(前53~18),字子雲,蜀郡成都人。主要著作有:太玄、法言。 桓譚(前40~32),字君山,沛國相人(今安徽濉溪縣)。主要著作有新論二十九篇。 王充(27~100),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今浙江上虞)。主要著作有論衡八十五篇。 王符(82~167),字節信 ,安定郡臨涇人(今甘肅鎮原縣西)。主要著作有潛夫論五十三篇。 1 揚雄 以為經莫大于易,作太玄;傳莫于論語,作法言。 1-1 太玄的結構 一玄都覆三方,方同九州,枝載庶部,分正群家。(太玄·玄圖)。 玄有二道,一以三起,一以三生。以三起者,方、州、部、家也。以三生者,參分陰陽,以為三重,極為九營。是為同本離末,天地之經也。旁能上下,萬物並也,九營周流,始終貞也。始於十一月,終於十二月,羅重九行,行四十日。(太玄·玄圖) 易六畫為一卦,玄四畫為一首,—、- -、- - - ,由三個基本符號,加上一畫為四畫成一首。 方、州、部、家:一方含三州,一州含三部,一部含三家,三方共81家,即81首。 1-2 人性論 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氣也者,所以適善惡之馬也。(法言·修身) 1-3 仁義論 道德仁義禮,譬諸身乎。夫道以導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義以宜之,禮以體之,天也。合則渾、離則散,一人而兼統四體者,其身全乎?(法言·問道) 仁,宅也;義,路也;禮,服也;智,燭也;信,符也。處宅,由路,正服,明燭,執符。君子不動,動斯得矣。(法言·修身) 2 桓譚 2-1 反對讖緯 讖出河圖、洛書,但有兆朕而不可知。後人妄複加增依託,稱是孔丘,誤之甚也。(新論·啟寤) 觀先王之所記述,咸以仁義正道為本,非有奇異怪虛之事。蓋天道性命,聖人所難言也。自子貢以下不得而聞,況後世淺儒能通之乎。今諸巧慧小才伎數之人,增益圖書,矯稱讖記,以欺惑貪邪,詿誤人主,焉可不抑遠之哉?(後漢書·桓譚傳) 2-2 形神論 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燃燭也。如善扶持,隨火而側之,可毋滅而竟燭。燭無,火亦不能獨行於虛空,又不能複燃灺也,灺猶人之耆老,齒墮發白,肌肉枯臘,而精神弗為之能潤澤,內外周遍,則氣索而死,如火燭之俱盡矣。(新論·形神) 3 王充 3-1 天地自然 天地,含氣之自然也。(論衡·談天) 天動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則自然也。施氣不欲為物而物自為,此則無為也。謂天自然無為者何?氣也,恬澹無欲,無為無事者也。(論衡·自然) 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萬物之生,含血之類,知饑知寒。見五欲可食,取而食之;見絲麻可衣,取而衣之。或說以為天生五穀以食人,生絲麻以衣人;此謂天為人作農夫桑女之徒也。(論衡·自然) 何以知天之自然也?以天無口目也。案有為者,口目之類也。口欲食而欲視,有嗜欲於內,外之於外,口目求之,得以為利,欲之為也。今無口目之欲,於物無所求索,夫何為乎?何以知天無口目也?以地知之。地以土為體,土本無口目。天地夫婦也;地體無口目,亦知天無口目也。使天體乎?宜與地同;使天氣乎?氣若雲煙。雲煙之屬,安得口目。(論衡·自然) 3-2 論死 夫死人不能為鬼,則亦無所知矣。何以驗之,以未生之時無所知也。人未生,在元氣之中;既死,複歸於元氣。元氣荒忽,人氣在其中。人未生無所知,其死歸無知之本,何能有知乎?(論衡·論死) 人之所以生者,精氣也,死而精氣滅。能為精氣者血脈也,人死血脈脈竭。竭而精氣滅,滅而形體朽,朽而成灰土,何用為鬼?(論衡·論死) 人之所以聰明智慧者,以含五常之氣也。五常之氣所以在人者,以五藏在形中也。五藏不傷,則人智慧。五藏有病,則人荒忽,荒忽則愚癡矣。人死五藏腐朽,腐朽則五常無所托矣。所用藏智者已敗矣,所用為智者已去矣。形須氣而成,氣須形而知。天下無獨燃之火,世間安得有無體獨知之精?(論衡·論死) 3-3 論人性 實者,人性有善有惡,猶人才有高有下也;高不可下,下不可高,謂性無善惡,是謂人才無高下也。(論衡·本性) 余固以為孟軻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孫卿言人性惡者,中人以下者也;揚雄言人性善惡混者,中人也。若反經合道,則可以為教,盡性之理,則未也。(論衡·本性) 論人之性,定有善有惡。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惡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為善。凡人君父審觀臣子之性,善則養育勸率,無令近惡;近惡則輔保禁防,令漸於善。善漸于惡,惡化于善,成為性行。(論衡·率性) 3-4 論命 夫性與命異,或性善而命凶,或性惡而命吉。操行善惡者,性也;禍福吉凶者,命也。或行善而得禍,是性善而命凶;或行惡而得福,是性惡而命吉也。性自有善惡,命自有吉凶。使命吉之人,雖不行善,未必無福;凶命之人,雖勉操行,未必無禍。(論衡·命義) 自王公逮庶人,聖賢及下愚,凡有首目之類,含血之屬,莫不有命。命當貧賤,雖富貴之,猶涉禍患矣;命當富貴,雖貧賤之,猶逢福善矣。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