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创新的立法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学研结合创新的立法研究

科 技 与 法 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Law Vol.83, No., 200 产学研结合创新的立法研究 李 恒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 摘 要:产学研结合创新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从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法律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看,我国应在整理和评估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产学研结合创新集中立法。我国 《产学研结合促进法》的 立法思路可以概括为 “一次统一,两面背景,三把尺度,四层衔接,五个关键点,六项指标”。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立法 中图分类号:D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945(2010)01-0026-05 一、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法律 与农业之间知识与技术转移的桥梁开始形成,1863年以 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促进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和科学进步”为目的的麻省理 (一)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沿革与法律制度 工学院成立;187 1年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首开从大学实 的保障 验室生长出新型工业企业之先河,产学研结合开始出现和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以法律制度促进产学研 发展。以1980年美国 《拜杜法案》为代表的一系列法案则 结合创新。产学研结合创新从萌芽到成熟的一个多世纪的 统一了联邦政府的专利政策,解除了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 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产学研结合的思想来源— 主要障碍。在该法案的影响下,大学的专利数量迅速增 大学理念的变革;(2)产学研结合开始的标志—— 《莫里尔 加,产学研结合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产学研结合的 赠地法》的通过;(3)产学研结合的传承与发展—— “威斯 大门逐渐敞开并直接导致了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一批高新 康辛思想”的提出;(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政府参 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 与产学研结合创新;(5)现代意义上产学研结合的形成—— 我国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也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进行保 斯坦福工业园区的建立;(6)产学研结合高潮的来临—— 障。这既是国外经验借鉴的结果,也是由产学研结合创新 《拜杜法案》的实施;(7)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新阶段——国 本身和我们所处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一方面,产学研结 家创新体系下的产学研结合创新。[1] 合创新涉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制度的促进、 [2] 考察产学研结合的历史沿革,我们可以发现产学研 引导、规范和保障。 另一方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西 结合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与推动,其中最具代表 方发达国家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已经建立,在完善的市 性的为 《莫里尔赠地法》和 《拜杜法案》。以1862年美国 场调节机制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很多产学研结合的问题 《莫里尔赠地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案的通过,使得以传 是可以依靠市场本身解决的。但是,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 播知识和社会服务为己任的赠地学院得到迅猛发展,大学 完善,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动力不足,企业尚未成为产学研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2009-09-2 1; 2009-10-31 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罗玉中教授主持的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的法制建设”(08BFX047) 。 作者简介:李 恒(1979 -), 男, 汉族, 湖北宜城人,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 2 http:// 科技法制研究 (李 恒)产学研结合创新的立法研究 结合创新的主体,要使我国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在一定 法律、法案,如 《拜杜法案》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