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结构性因素分析.docVIP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结构性因素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结构性因素分析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结构性因素分析   摘要:基于1978~2008年江西省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显著影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是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变动)、产业结构(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动)以及城乡人口结构(城镇化率变动)在制度约束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乡人口结构,加速城乡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非农就业水平,推进农村产业非农化,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性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从而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结构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0)04-0136-03      城乡就业与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我国当前能否实现“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乡非农产业稳定有效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解决此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中西部地区基本上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与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较低,“三农”问题很突出。因此,笔者以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省为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以探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由分割向一体化演进的主要发展规律。      一、分析模型的变量指标与数据      为了定量反映各种结构性因素对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的影响,这里以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江西省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相关经济理论,选择并界定以下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   1 因变量(被解释变量Y)。选择“城乡居民收入比”(即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作为因变量,它的变化一般能从反向来真实反映一个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因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越高,城乡就业就越自由平等,在市场利益机制自动调节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将会趋于缩小。   2 自变量(解释变量或预测变量x)。即各种可能影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3个指标:(1)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就业结构指标,它的变化能反映农业劳动力向城乡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水平);(2)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产业结构指标,它的变化能反映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程度);(3)城镇化率(城乡人口结构指标,即市镇非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的变化能反映城镇的规模及其对人口的吸纳程度)。   模型变量采用1978~2008年江西省相关统计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见《江西统计年鉴(2008)》与《江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其结构性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1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为研究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城乡居民收入比”)是否可以用上述3个结构性因素来说明,并且探寻各个变量的解释程度,可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比”(因变量)对“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等3个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B0+B1X1+B2X2+B3X3+u。其中,Y代表“城乡居民收入比”,X1、X2、X3,分别代表“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镇化率”,B0为待估计的常数,B1、B2、B3为待估计的回归系数(X对Y的边际贡献率),u为随机干扰项(期望值为0)。   通过采用所选变量全部强行进入回归的方法(Enter),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回归(输出结果见表2~表4),得到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4.484+0.03X1+0.07X2+0.006X3。   (1)总体回归效果的显著性检验。从表2可以看到,回归的复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调整的决定系数Radj2分别为0.886、0.785、0.761,表明模型总体的线性相关程度和回归拟合程度均较高,说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等3个变量(X1、X2、X3)可以解释“城乡居民收入比”的78.5%,总体回归效果较好。从表3也可以看到,模型的F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即通过总体显著性F检验,也说明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是显著的。   (2)模型的参数显著性检验。从参数显著性t检验来看(见表4),模型的常数项和解释变量X1、X2的t统计值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